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及建议(完整)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10-29 16: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及建议(完整),供大家参考。

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及建议(完整)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一、都市农业与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内涵

 (一)都市农业定义及功能

 都市农业在 20 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在工 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以及可持 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而提出来的。但迄今为止,关于都市农业的概念和内涵仍无统一的界 定。一般认为,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 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从而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 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体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

 通常认为,都市农业具有“三生功能”,即生产性功能、生活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将 这三项基本功能表述为:a、经济功能即生产性功能,主要指产品上满足都市市民的消费需 求,通过为城乡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优化城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收入。b、社会功能 即生活性功能,主要指为都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以及观光、休闲等场所的机会,并有利于 增强现代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c、生态功能,主要指其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 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充当都市的绿化隔离带、防止城市环境污染以保持清新、宁 静和生活环境,并有利于防止城市过度扩张。

 (二)都市休闲农业旅游概念、与旅游农业的关系及作用

 都市休闲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在都市农业的基础上通过开发都市农 业的各种功能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 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不仅使都市旅游的开发趋向 丰富与新颖,而且通过旅游开发为农业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从而日益成为旅游业与农业 不可缺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也构成了城市化和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市农业在国外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也渐趋成熟。

 而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的中国,都市农业在我国的兴起不过短短 10 多年的时间,但随着经济 的进步,都市休闲农业旅游近几年也在我国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等城市得到了快 速发展:上海市第一个将都市农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并在观光农业、市民农业、庄园 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北京明确要把京郊农业建为现代农业的先导,其中体闲观光为一大 功能;深圳适应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观光农业旅游已初步建立规模市场;广州已经出 现了许多观光农庄,庄园经济正在兴起。

 都市休闲农业旅游能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是由于它有以下的作用:

 1、有利于实现都市农业高产高效的目标

 开发都市休闲农业旅游是农业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是城郊型农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要 求。农业一直被认为是个弱质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就要求农业改变面貌,实 现转轨变型,向二、三产业延伸,扩大经营范围,提高附加值。利用农业和农村空间发展旅 游农业,有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促进农用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调整,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又可以以旅游农业为龙头,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农产 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2、有利于拓展旅游空间,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

 伴随着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城市已成为“柏油沙漠”、“水泥丛林”的所在,城市生 活空间越变越狭窄,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气质量越来越差,各种污染使得城市居民更 加向往乡村恬静悠闲的自然环境,则旅游农业的出现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 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

 3、有利于城乡相融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趋势。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是两种类型截然不同的文 化,由于城乡的差异,而产生乡村向城市、城市向农村互动的文化交流特征。农耕文化是吸 引城市居民向乡村流动的主要内动力。这种城乡间文化、环境的强烈反差,使得旅游业向郊 区农村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二、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一)缺乏有序管理 都市休闲农业旅游是集都市农业与旅游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性、开放性的产业,对管 理水平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农业和旅游业。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处于兴起阶段,从管理法规到 开发管理者、游客素质均未真正到位,特别是小型的农园情况比较突出,经营效果还不理想, 例如市民农园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盈余分配、权力义务分担等问题尚未理顺。而且管理者缺 乏专业训练,往往懂农业的不热悉旅游业,反之亦然。在全局上由于缺乏对这类项目的发展 给予科学引导和严格的控制,使得区域资源缺乏整合、产业同构竞争、布局无序混乱,这不 仅影响项目本身开发的经济效益,也未能充分发挥此类旅游项目应有的综合功能和效应,不 利于优化城市土地空间和环境,隐藏并极易引发城市资源和环境危机,危及城市化向现代化、 高层次健康持续发展。

 (二)特色不浓,品牌不强

 现有都市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品位不高,特色不浓,品牌项目不多。分 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项目内涵浅薄,缺乏个性和深度,缺乏科学的策划和创意。

 ②项目规模偏小,产业链短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生产,而且各区域间旅游资源缺乏整合,未有 形成更大品牌和规模效应。目前很多农业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往往是当地的农民,当他们意识 到身边的环境资源可以作为“摇钱树”时,便按自己的理解或者干脆照搬别人的模式,在没 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管理模式的情况下便仓促上阵,这些投资者目光短浅,品牌意识弱, 不重视品牌建设的长线投入,导致项目形象模糊,品牌不强,可持续发展乏力。此外,各项 目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联系和整合,未有从形成区域整体形象和旅游网络建设的高度上提升吸 引力和扩大辐射范围,实施品牌营销,因而项目也就失去竞争优势,难于持续发展。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农耕文化是吸引城市居民向乡村流动的主要内动力,但目前大部分农家乐、田间采摘和 田间美食等项目,未能充分发掘当地的农业历史、农业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并使之有机融 入产品之中,很多项目没有鲜明的文化主题,立意和层次都不高。此外,由于开发速度过快, 一些经营者过于偏向观光游乐项目的开发,把市民农业园搞得与人造乐园雷同,有的项目甚 至搞成“小而全”的大杂烩。在城乡融和,文化碰撞中,农村文化受城市文化影响更大,城 市化倾向明显。

 

推荐访问:休闲农业的功能模式探索 旅游开发 模式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