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学习《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心得体会 国网左权供电公司
刘向军
近日,我拜读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一书,收获感想颇多。负责就是要认真踏实,尽到应尽的责任。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那就是没有担当精神。
孔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乐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习近平在 2010 年秋中央党校开学典礼时提出:“权力的行驶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责任心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再好的思路都要靠操作来保障,再好的决策都要靠执行来落实。操作力行不行,执行力强不强,既是领导干部作风和能力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有没有责任心,敢不敢担当的重要标志。有责任感的干部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有担当精神的干部才能敢挑重担。具备这些品质,才算是一个合格的领导。
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曾听到过这些话:“这不是我的责任” 、“这是别人的责任” 、“这事我负不了责任” 、“我只能负一部分责任” 、“别人应该对我负责任” 、“我已经负责任了,结果只能这样”等等。当我们听到这些话时,作何感想? 范仲淹有一句名言: 为官私罪不可有, 公罪不可无。
温家宝总理提出:“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这是温总理在告诫所有领导干部: 为官就得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越是困难越向前, 否则,只求一般、不敢突破, 是做不成大事的。
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 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能力水平。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最讲认真,也就是最讲责任。领导干部有着比一般干部群众更高的责任要求和责任境界。邓小平同志就曾深刻指出:“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一心为民,奋发有为,同时又清正廉洁,才能造福群众,赢得民心,我们党执政才能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任心的重要表现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只有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个人利益商品化的倾向。因而严重削弱了政府的权力,败坏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权力变成了少数部门甚至少数人谋私的工具,这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清楚,但“操作”起来却事与愿违。其原因,就在于长期受“官本位”体制及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潜规则” ,即领导干部“位高权重责任轻” 。领导干部可以享受特权,可以一言九鼎,可以超越法规,却不可以被民众质询、问责。这种“潜规则” ,极易造成权力层充斥“逐利者” ,而非 “干事者” ,充斥“为己谋利者” ,而非“为民谋利者” 。因此,只有树立起权责统一的施政理念,才会促使领导干部小心翼翼、兢兢业业地行使手中的权力。
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就必须建立行政执法依法公开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执行行为评议考核制度,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由此可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在透明的环境下,权力才不敢逾越法律规定的界限。权力越大,越离不开监督。有了监督,再大的权力也不至于变成个人的资本。看干部,要看敢不敢负责、有没有担当。“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工作姿态提出新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意识,对工作尽心尽责。这是时代的使命: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工作好做又难做,只有高度负责、敢于担当,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大有作为;这也是现实的要求:利益多元、诉求多样,解难题、破制约,需要更加奋发进取,而却有一些干部精神不振、心态失衡,弱化了责任、消解了担当。
作为带头人、领路者,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责任与机遇成正比,“良农不为水 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如果有责缺少担当,在位不在状态,就会错失机遇、 耽误进程,干不出成绩,打不开局面。责任担当缺失的主要表现,或是不敢负责,没有担当的能力: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或是不愿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更有甚者,自己不负责任,还对敢于担责的干部风言风语、说三道四,腐蚀正气、助推歪风。
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
只有开启思想的闸门,才能拓宽发展的天地。任何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改 革发展,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这条主线。越是发展困难大、矛盾多、任务重,越是要解放思想; 越是发展成绩大、形势好、水平高,越不能放松解放思想,必须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解
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
我们会想,说这些话的人首先多少表示了与“我”无关,想要把“我”排除在事情之外的想法,他们也许认为谁负责任就等于谁的过错,多做事就可能多出错。有了这样的想法,当在工作发生失误时,常常会发生的情况是:责任面前逃避,麻烦面前无人问津,问题面前能推就推,能躲就躲,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工作无人做,责任互相推”的可怕局面。
我们追忆、怀念“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年代,也会在一些事情面前不禁感慨这年头“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显得是那么难能可贵。我们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这种胸怀和气度呢?
首先,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就应该有百分百的心态。具备了这样积极的心态,做事情就会努力、认真、负责。就算是工作中出现失误,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不会心生委屈。百分百负责任的心态能为自己带来人生的决定权,带来操之在我的内心自由。
其次,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关于自己的,自己才是责任的主体。不要把目标放在别人身上,不是在为别人找责任。所以,当发生任何事情时,应立刻想到这与“我”有关,把“我的责任”放在首位,如果“我”再努力些,结果会更好些。
另外,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去承担。负责任不是一种负担,当我们主动地、自愿地负责任,心情是很轻松的。积极主动负责任就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会成为责任的受害者。
鲲鹏展翅九万里,扶摇而上,孰不知在“鹰击长空”凌云壮志的背后又蕴藏着多少次腾飞瞬间的勇气和失败的泪水。我们追日人也正是秉持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及时精进,才创造出了如今的成绩。让我们继续坚持发扬“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我们的工作加油鼓劲!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
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