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的分析, 提出高职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职英语教学应根据其教学目 的和学生特点, 更新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模式,
强化高职特色,将英语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以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
职业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实用性 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加强, 英语作为国际化交流的基本工具, 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英语应用能力, 特别是职业英语能力的高低, 将关系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和能否真正适应相关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传统的以公共英语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因此, 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解决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衔接与融合问题, 突出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 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培养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 能力、 素质结构。
现阶段, 人们围绕专业课教学和学生技能培养,
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等问题探讨得比较多, 而公共基础课在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中及在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等方面却探讨得比较少。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教学目标要求, 使得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要参与目标相同、 教材统一、 要求一致的英语教学。
各种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成为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对权威标准, 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 都是为了过级考试。
因此出于功利化的原因, 英语教学归附于应试教育, 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便成了 难以企及的目标, 学生也因此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对其英语能力的需求, 这就严重背离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2 教学内容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现行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接近于本科英语教育, 课程重点仍是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对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现在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公共英语教材版本很多, 都强调英语听、 说、 读、 写、 译的语言基础能力培养与提高, 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业务知识相去甚远, 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由于高职英语没有鲜明的职业属性, 专业(职业)
英语在现行高职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过小, 学生感觉不到英语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 认为英语课只是学词汇、学语法, 自然没有兴趣,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性。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 各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一些教师仍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
使用的仍然是词汇、 语法、 翻译教学法, 重知识传授、 轻技能培养。
这种相对落后的教学法必然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从而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此外, 高职英语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基本上仍以教材、 黑板、 录音机为主,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硬件环境。
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而当今高职英语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 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作用难以发挥, 强调语言系统的掌握对语言习得的作用。
这种传统模式首先忽视了 语言交际的功能本质, 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交际能力匮乏, 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 更不用说具备创新能力。
同时也忽视了外语学习需求, 忽略了 用人单位对高职大学生外语能力的期望值, 无法缩小高职毕业生就业时的英语水平和用人单位希望达到的水平的差距。
鉴于高职公共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要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 确定适应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群)
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改革传统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合理地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使学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工作对英语的需要。
3.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3. 1 建立实用性英语教学模式, 加强英语实践练习。
高职英语教学必须遵循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原则, 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 要达到这一目标, 应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 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转变。
3. 2 树立以实用为主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英文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课后的大量习题练习,而高职院校要求有专业的实用英语会话、 翻译和交流等需求, 满足实践需要。
高职英语教学应摆脱以学科体系为依据, 强调理论性的教育思想, 贯彻以社会职业需要为导向, 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要培养既有某一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 外向型人才, 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至关重要, 要把英语在某专业领域的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对大多数高职专业应该定位为职业素质课程, 服务类的涉外专业则应该定位为职业技能课程。
3. 3 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英语应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教学内容要根据某专业技术领域和相关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选择, 结合高职生的特点,体现实用性、 典型性、 趣味性和思想性。
与传统高等英语教育不同, 高职学生在工作中要看懂与专业相关的英文合同、 单证、 设备产品说明书、 技术手册、 宣传册、 广告等应用文献, 还要会书写个人简历、 商务函电、 合同、 通知、 广告等应用文, 以及其他涉外业务工作, 因此在阅读与写作体裁选择方面要有所偏重。
所选用的口头和书面语言材料及语言情景, 要紧密结合相关行业领域或具体工作岗位涉外交际的实际需要, 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3. 4 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以计算机网络、 教学软件、 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 主动式、 任
务型的学习模式, 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课型安排上应由传统的阅读型向听说型转移, 以听说为课堂教学重点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 不能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实用阅读, 即加强对实用应用文献的阅读与模拟套写, 使学与用更紧密地结合, 从而体现培养应用英语能力的教学方向与目标, 以读写促进、 巩固和提高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3. 5 全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 相对稳定的英语教学团队。
目前,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 面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 了 解学生的专业方向, 学到相关专业的知识。
以英语专业教师为骨干与各专业教师共同组建各专业的英语教研室, 将专业知识的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培养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鼓励他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 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提高英语教与学的实用性, 为英语学习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不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相互配合, 开发应用性外语教材, 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融为一体。
3. 6 建立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现代化的考核理念摒弃那种重知识轻能力、 重检测轻督导、 以识记书本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为考评标准的旧观念,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英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考试内容要全面且重视对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 避免纯知识性的考核, 成绩的考评要多元化, 力求客观、 准确、 科学,
避免将单一的成绩作为测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尺。
考试形式应包括考试与考察、 口试与笔试、 开卷与闭卷、 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 考场内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多种方式。
不妨选用说明书、 合同、 签约等形式进行开卷考试,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丰富想象力,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真正应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搞一些面试对话, 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使他们真正感到有所学, 有所用, 这才是高职学院英语教学工作者的目标所在。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 要以应用和技能为主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要与高职教育的职业培养目标相符, 合理选材,创新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涉外交际技能,让英语真正为专业服务, 实现培养的人才与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有效接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秦美娟, 何广铿.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 外语界,2009(5):
18-25.
[3] 焦建利. 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J]. 信息技术教育,2007(1):
54-57.
[4] 刘晓. 高等职业院校实用性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
[5] 顾建军. 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J]. 教育与职业, 2006(3)
.
[6] 朱克忆, 张柏森. 职业教育课程特点研究综述[J]. 职业技术教育,2005(16)
.
推荐访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英语 高职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