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基于脑科学学习设计【精选推荐】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8-04 14: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脑科学学习设计【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基于脑科学学习设计【精选推荐】

 

 基于脑科学的学习设计 设计者:倪华英

  项目 单元 本课 主题名称 神奇的氧气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了解空气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基本原因。

 2.了解分子的性质,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3.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1.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体验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 3.学会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4.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5.知道化合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特征; 6.认识氧化物的组成特点。

 学习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及其相关用途 2. 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比较与归纳反应的相似之处,认识氧化反应、氧化物。

 学习内容 一个新概念:氧化物 两个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三个化学变化:实验现象、化学表达式 一个技能:比较归纳获新知 一个感悟:科学生活 保护环境 二、课时学习过程设计 学习流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建议用时 设计意图

  畅所欲言 1.氧气的用途 倾听,补充信息; 引领感悟。

 小组课前资料查询,处理并选择信息; 小组代表课堂交流分享,组员倾听和感悟。

 2min 1.旨在鼓励学生发现人类生活与氧气的密切关系,拓展视野。

 2.在“氧气用途之利弊”中感悟科学生活的重要性,具备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回顾已知 2.氧气的化学性质(已学)

 倾听,板书记录。

 回忆氧气参与的三个化学反应。

 3min 1.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2.为环节四、五作铺垫,提供素材。

 观察发现 3.氧气的化学性质(新学)

 演示实验,引领产物猜测,实验证明,获得结论。

 及时处理产物(SO2),将保护环境落实在实际行动。

 观察物质(木炭、硫粉、铁丝)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记录现象,推导产物,小组讨论交流并书写反应表达式。

 15min 1.学会实事求是的观察与记录现象,准确表达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学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获得结论。

 3.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学会落实在行动。

 提升认识 4.氧气的化学性质(综合)

 倾听,板书记录。

 学生比较、归纳六个反应的相似之处,小组交流统一意见,分组交流表达,全部学生达成共识。

 10min 1.用发现的眼睛,从多角度寻找反应的共性。

 2.学会比较与归纳。

  获得新知 5.氧化反应和 氧化物 在归纳中提炼,引导语言表达专业性与精准性。

 知道化合反应,了解氧化反应,认识氧化物的组成。

 3min 1.在比较与归纳中获得新知,感悟学习前后语言表达的异同。

 2.共鸣更专业化的认识和表达,感悟学习的价值。

 学习收获 6.总结所学 整理归纳,ppt 展示 小组总结所学 2min 旨在归纳所学,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即时反馈 7.氧气用途 实验操作原因分析 提出问题,规范表达。

 小组讨论:思考、表达,解决问题。

 3min 练习有分层,旨在兼顾学生个体,巩固所学,思辨新认识。

 课后练习 8.本课综合练习 硫的燃烧实验 铁丝的燃烧实验

 2min 加强练习,课后检测与巩固,及时矫正。

 三、课后反思 (说明:请自选脑科学在课堂中运用的一个方面反思本节课的教学)

 本课为初学化学的学生呈现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视觉方式呈现简单的实验现象,图文并茂的知识整理,注意问题思考的层层递进,整合梳理新旧教学内容,结构化呈现所学,在归纳梳理中获得新的知识,呈现方式出乎意料,吸引兴趣,激发思维,不仅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关注发挥小组团队协作的力量。课的结束紧紧围绕所学,提出问题,巩固认识与理解。

 整堂课学生在观察现象、交流表达、思考讨论、小组合作中达成共识,在大脑充分运转的过程中,习得化学知识,获得学习化学的技能,同时感悟生活,提升环保意识。

推荐访问:基于脑科学学习设计 脑科学 精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