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对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有重要意义。
一、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由于具有产权清晰等特点, 个体、 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高效率的经济组织,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 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然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
产权清晰、 多元的所有制结构为基础的。
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没有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是绝难搞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3、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非公有制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 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发展速度, 不仅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而且给国有企业以压力, 促使其在竞争中不断改革、 提高、 发展自己。
另外, 非公有制企业还通过兼并、收购、 承包、 重组等方式,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推动了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改革。
4、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家的成长。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由于从产生之日 起就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培育企业家的重要摇篮, 正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经营管理人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培育起来的创业精神, 更是一笔无形的社会财富。
5、 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还在于安排劳动力就业, 维护社会稳定。
近些年来, 非公有制经济部门的就业人口迅速增长,成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这有力地支持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 减轻了改革带来的社会震荡。
总之,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 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不能把促进非公有制
经济的发展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二、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1、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扶持。
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土地使用难的问题, 各级国土资源、 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个人办理土地使用和规划许可及相关手续。
非公有制企业可依法平等竞投、 竞买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和限制。
放宽私人资本进入领域。
凡外商投资可以进入的领域和国家不限制的领域,都应允许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
电信、 电力、 公路、 铁路等基础设施和石化、 冶金、 有色等支柱产业领域都应大胆放手让私人资本进入。
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 股份制银行和保险业。
鼓励私人资本出资组建信用担保机构。
鼓励私人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国有企业。
私人资本可通过参股、控股、 兼并、 收购等形式, 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
要引导有实力的优势国有企业主动吸引私人资本进入,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引导产品有市场但负担过重、 经营困难的企业, 拿出优良资产吸引私人资本进行嫁接改造, 扭转发展的被动局面。
积极引导私人资本的产业投向。
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 劳动安全、 职业卫生等要求相协调、 相促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型产业, 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 使之成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生力军。
2、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推进体制创新、 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一般而言, 非公有制企业在初创时期, 大多采取“家族式”和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生产技术简单, 专业协作水平不高, 所有权与生产经营权高度叠合, 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经营者个人手中。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这种生产经营管理结构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 使非公有制经济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产权制度上, 要从不成熟的产权制度向成熟的产权制度过渡, 实行产权多元化, 发展股份制, 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使企业成为公众型企业,实现人才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在企业经营管理上, 要从低层次、 不规范向高素质、 规范化转变, 摒弃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 从粗放型经营转到集约化经营上来, 从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上来,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决策层、 管理层和经营层分离的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的企业管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注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实现依法经营, 民主管理; 在企业组织形式上,要从小而散向公司化、 集团化、 股份合作化方向发展,采用科学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形式, 建立高效、 合理的企业组织体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机制; 在企业发展上,要从短期行为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确立科学的经营发展理念,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关键地位, 重视科技投入, 注重设备更新,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
提升,使企业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这样, 才能把企业做实、 做强、 做大, 使非公有制经济为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 增强综合国力, 促进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3、 进一步疏通和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筹融资渠道。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各级财政在编制预算中要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培育有规模、 有市场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培育高科技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 占领技术制高点, 培育有一定品牌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扩大市场占有率, 支持技术创新和工业园区建设, 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等方面。
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授信制度, 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各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信贷方式创新, 推行以仓单、 出口退税、 应收账款等为抵押的贷款方式, 试办专利权质押贷款等信贷新业务。
对符合上市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纳入拟上市企业培育范围,积极推介上市。允许民间资本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成立各种非金融类投资公司。
4、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加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 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简化审批程序。
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 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的行政审批事项, 要坚决予以取消; 对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事项, 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 对能够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项, 要逐步转移到社会中介组织; 对私人资本投资的项目 , 无论其规模大小, 在符合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要求和保证安全生产经营的
前提下,一律不再审批。
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政府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不得在法律、 行政法规之外设置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前置条件, 不得在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 和收费标准之外收取其他费用, 不得以任何借口 和名目 对非公有制经济乱罚款、 乱摊派。
5、 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非公有制企业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既是民营企业确立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素质的内在需求, 也是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企业员工队伍,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它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
对于非公有制企业来说, 要健康发展, 不断进步, 就必须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因此,必须按照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着重培育非公制经济人士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他们把遵守市场法则与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结合起来。
新晨范文网
6、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 为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而奋斗。
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 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 的, 也是各人民团体、 经济组织的工作方向,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共同追求。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来说, 为广大人民群
众谋利益, 就是要在从事经济活动, 追求利润, 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同时, 充分重视社会效益, 报效祖国, 奉献社会。
中国自古就提倡“饱而知人之饥, 温而知人之寒” , 主张义利兼顾, 反对为富不仁。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把企业的发展同国家的富强、 人民的富裕结合起来。
具体地说, 就是要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问题, 做好工作:
一是要把企业办好, 多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多做贡献, 并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二是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合法经营,诚实劳动, 依法纳税, 正确处理劳资关系, 关心、 爱护员工, 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为员工办好社会、 医疗保险, 对社会尽一份责任; 三是要大力弘扬“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 扶危济困、 共同富裕, 义利兼顾、 德行并重, 发展企业、 回馈社会”的精神, 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 支持西部大开发以及“老、 少、 边、 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 卫生、 文化等事业, 以先富带动后富, 在消除贫困、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
推荐访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推荐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