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村党支部书记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上表态发言(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某村党支部书记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 xx 村党支部书记 xx,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我村乡村振兴工作表态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优先抓手。乡村振兴,立足三农、为了三农。村级作为乡村振兴的主阵地,我们责无旁贷,必须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我村将以上级发展战略为指引,按照乡村振兴 20 字的总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突出党建引领。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村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村两委班子为重点,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建设,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遵守村规民约承诺、教育、评议、惩处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联系群众、民主议事、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在扩大深化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强化德治和法治,形成良好风气,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二、突出产业先行。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村在乡村振兴中,将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并结合
我村实际,我们将更加突出绿色立园、特色兴园、创新强园、科学治园,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 xx 模式。一是高品位规划引领。坚持产业发展特色化、村落民居田园化、基础设施景观化、人文环境生态化的理念,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整体谋划临港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坚持“三园联动”路径规划。突出建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创品牌(xx贡桃)、促融合;坚持组团式区域布局规划。以桃博园为核心,科学布局,建成“山上李花开、山腰桃李香、山下枇杷廊”的花果山园区区域布局。二是大统筹全程建设。统筹建设力量。统筹“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力量,实行“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联建,“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农户”带动发展,引导农户自主发展户办产业小庭园;统筹建设资金。
三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当前,乡村教育观念、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尚需大力解决,乡村教育面临的挑战仍比较大。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全县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我们要狠抓乡村学校教学管理,抓住教学质量“牛鼻子”,下好教学改革“先手棋”,打好育人水平“主动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大学区管理,开展 316工程督导评估,推进我县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促进全县教育质量的整体大幅提升。
四是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全面落实乡镇教师工
作津贴和边远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乡村教师政治地位、职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下大力气创新教师招聘办法、拓展乡村教师职业成长通道、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加快完善农村教师队伍补充制度,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狠抓乡村学校项目建设。按照“聚焦薄弱、保障基本”的工作思路,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助力乡村人居环境大发展。
(二)合理配置乡村师资力量。根据乡村学校地域、规模、生源等实际,通过“选、聘、培、支”等方式,为学校累计招聘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保障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三)严格乡村学校标准划建设。严格对照学校办学标准要求逐一对各类学校进行建设,同时加强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建设,封闭宿舍管理、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安装校内无死角监控和校园一键报警装置,让学生在校住的安心、吃的放心,专心学习和生活。
(四)强化乡村学校资金保障。严格落实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要求,足额落实、合理安排两类学校公用经费,对农村地区不足 100 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 100
人核定公用经费,确保两类学校正常运转。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夯实扶贫助学工作责任,确保落实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资助政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统筹做好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们要抢抓机遇,强化统筹安排,认真研究“十四五”规划,优化乡村学校校点布局,明确乡村学校建设重点内容,梳理重大工程项目,从加强要素保障、强化时间安排等方面入手,为“十四五”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继续抓好农村学校建设。对照农村学校办学标准,对标对表查漏补缺,修订完善“农村两类学校”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提升均衡配置城乡学校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持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化学校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做实镇内薄弱学科“走校制”、“走教制”,整合优质资源,提高教师队伍大发展。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