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疫情防控> 正文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7-27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供大家参考。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民政系统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 社会救助、公共事件、社会稳定、退役军人安置及其他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

 二、工作原则 按照“见之于未萌、防止于未发”的要求,以“建制度、 学制度、用制度”活动为抓手,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三、组织机构 1.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调整县民政局意识 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 作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组成,成员 由办公室、纪检监察、支部等相关人员组成。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 相关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意识形态风险监测、 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3.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股室(单位)人员,统一

 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 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 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有道”等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关键词含有“宜章民政”及 与宜章民政业务工作的相关信息,结合实施查阅的方式,通 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 (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 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 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 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 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 间(半小时内)上报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特别

 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县委宣传部。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 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局意识形态风险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

 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要及时听取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 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 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县 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或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在舆情发生后 12 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同时网络评论员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 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 见性。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 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 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 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 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 退、平息。

 五、分级响应 Ⅰ、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请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局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Ⅱ、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政府 分管领导、县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Ⅲ、一般网络舆情 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 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股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Ⅳ、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经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领 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股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六、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

 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 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 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 导处置领导小组,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社 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

 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 络舆情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 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

 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 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 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

 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 加强监测力度。

 3.

 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 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

 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 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股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 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

 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 析,及时与相关股室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 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 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

 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 发布会,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 委、县政府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 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七、后期处置(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和相关股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 导小组组织有关股室(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舆情引导 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 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 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 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 工作方案。

 八、应急保障 1.

 通信保障。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在全 局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 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2.

 人力和技术保障。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 组负责协调,组织全局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不间断对重点网 站、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同时积极筹建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 术方面的保障。

 3.

 培训保障。定期组织全局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 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盟 委、市委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切实提高意识 形态领域预警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特制定如下工作预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 围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不动摇,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切实做 到“两个维护”,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二、工作原则 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 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 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 差错。

 三、组织机构 1.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市应急管理局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 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组成,成员由各股室负责人组成。

 2.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股室人员,统一对外口 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 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 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通过网络、群众反映、结合实施查 阅的方式,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 (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 ), 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 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 作,发现舆情后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 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 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第一时间上报局意识 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市委 宣传部。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 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局意识形态风险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 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要及时听取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 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 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市 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或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在舆情发生后 12 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相关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正面回复。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有关人员要时刻留 意舆情发展动向,对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要及时、细心地 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 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 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 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五、分级响应 1.

 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请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局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2.

 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政府

 府分管领导、市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3.一般网络舆情 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 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六、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 导小组组织有关股室(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舆情引导 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股室 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 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 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 工作方案。

 七、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自责任。市应急管理局意识 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副组 长对自身和分管范围的意识形态工作负直接责任,各股室负 责人主动履行责任范围内的主体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 到实处。

 (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兑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为顺利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有力

 的思想保证、理论基础,筑牢思想基石。

 (三)加强协调配合,突出工作效果。机关党组要加强与 市委宣传部沟通联系,如实报送应急管理局部门意识形态工 作总体进度,并加强对辖下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全体 应急管理职工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研判应急管理领域意识 形态工作,整体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齐头并进。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预案 意识形态 预案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