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观后感>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片观后感3篇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3-08-13 08: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片观后感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片观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片观后感3篇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片观后感篇1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中国发展的必要性,自觉扛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双重选择,是从“历史”中来、向“发展”中去的必经之路。自鸦片战争以来,长期积贫积弱的惨痛现实使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近代以来历史的主题。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探索了若干道路,但均折戟沉沙。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最终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突破重重险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开启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如今,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大国博弈日趋激烈。新时代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伴随着全新的挑战。在此宏观背景下,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党带领人民进一步检阅历史、建设当下、迈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必经之路。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正确认识到,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客观规律和实际国情的有机统一,是从“理论”中来、向“实践”中去的上升发展。马克思在19世纪后叶提出,不发达国家可以在开放中、在积极利用发达国家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实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早期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标志,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然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长期遏制,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因循守旧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党的__以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同时,从中国实际出发,将客观规律的普遍性和实际国情的特殊性有机统一,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已然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实践的伟大结合,是从“人民”中来、向“人民”中去的不改初心。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果,正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历史和人民已然做出了选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凝聚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长期实践证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始终站在一起,风雨同舟、心心相印,共同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阔步前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片观后感篇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干事、一心奉公”的满分状态,扛起时代使命、坚持从“心”出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永葆“一心向党”的昂扬志气。“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回望来时路,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到“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的王继才;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焦裕禄,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聚在党旗下,共表赤诚心。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政治原则,自觉用__凝心铸魂、指导实践,将坚定的理想信念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中,用“以心许党,以身报国”的责任担当,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永葆“一心为民”的深厚底气。“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二字重千钧。草鞋书记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扁担校长”张玉滚“扎根十八弯山路二十载,点亮无数孩子求学梦”;“菌草专家”林占熺“把论文书写进农民饭碗里,把初心镌刻在祖国大地上”……他们用实际行动把人民至上刻在心底,将造福责任扛在肩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时刻怀揣“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初心,敢于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出发,与群众“面对面”嘘寒问暖、“心贴心”赤诚相待、“实打实”排忧解难,真真切切地将人民呼声置顶,给群众需求加粗,把民生实事标星。

  挺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责任担当,永葆“一心干事”的蓬勃朝气。“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纵观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史,从浴血奋战的革命战争年代,到艰苦奋斗的和平建设时期,再到开拓进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数优秀共产党人用实干担当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这无一不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当面对杂事琐事时要多一分从容淡定、少一分急躁冒进;当面对困难挫折时要多一分勇往直前、少一分望而却步。要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办事原则,全力以赴地闯滩涉险、攻坚克难,努力练就挑得起大梁、担得起重担的“铁肩膀”“硬身板”。

  擦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廉底色,永葆“一心奉公”的浩然正气。“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当我们认真回头审视那一个个从“小事小节”发展到“大额钱款”,从“一把手”变成“一霸手”,让小腐变成了大腐的落马官员,无一不是从崇尚奢华、追求享受开始逐步走向犯罪深渊的。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勤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坚决抵制“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的错误思想。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切实将“不要人夸颜色好”的政治定力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政治上不变质、思想上不变色、行动上不变味的人民好公仆。

《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片观后感篇3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党的领导”方向,坚守“人民至上”初心,坚持“敢于斗争”奋斗,始终与党同心、与民同行、与时俱进,以“摸着石头过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定“党的领导”方向,“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策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历史和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对党忠诚,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保持政治定力、校准前进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不偏航、不歇气,才能真正走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踏上新的赶考路,党员干部要紧跟党的步伐“正步走”,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弄通做实__,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沉下心,定下神,在急难险重、爬坡过坎甚至面临惊涛骇浪的艰难关头,凝聚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昂扬斗志,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紧跟着党走向中国式现代化“复兴”路。

  坚守“人民至上”初心,“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方法。“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国式现代式发展道路上离不开人民的力量。从“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共同富裕,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人民情怀。走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紧跟人民步伐“齐步走”,务实肯干乐奉献,置顶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以“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结对子、认亲戚,手牵手,用一张笑脸、一杯浓茶拉近距离、温暖民心,不搞“花拳绣腿”,不讲“空话套话”,让自己“多流汗”,让百姓“少跑腿”,实实在在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不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携手人民赴向中国式现代化“赶考”路。

  坚持“敢于斗争”奋进,“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而是党和人民“摸着石头过河”,走弯路、历磨难,抛头颅、洒热血,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实践中千锤百炼最终造就的。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担当于身,以“干”的信心、“冲”的劲头,不畏艰险敢斗争,铆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拼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敢于“啃硬骨”“搬山石”,敢接“最烫手的山芋”、勇挑“最沉重的担子”,以勇于担当的“宽肩膀”挑起“能斗争”的时代大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铆足劲头犇向中国式现代化“奋斗”路。

推荐访问:专题片 观后感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感悟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意思 中国式现代化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指什么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什么 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