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11-09 14:0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的设计,必须依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认识过程和认知规律,有序地编排教学内容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又可供教与学的操作。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斗争精神。

  2、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感知。

  1、第八次》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的苏格兰,朗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名。(请学生讲,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2、带问题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信心 失败 抵抗 战斗 招集 动员 侵略 成功 打仗 受伤 并且 磨房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同学仔细听听是否有错误,纠正错误读音。

  注意:“坊、猛、仗、伤”是后鼻音。

“侵、信”是前鼻音。

多音字:几

  (4)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5)齐读课文。

  4、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2、交流:一(1、2)二(3、4)三(5)

  四、指导写字。

  1、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的注意点。2、指导“磨”的上下笔画要紧凑。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的不懈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一)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第八次〉〉的主人公是谁?(苏格兰王子布鲁斯)

  (二)那么,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互相讨论一下在这件事中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

  (三)交流

  热爱祖国的人。

  1、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自由读读第一小节)

  2、“英勇地抗击”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遇事不灰心”或者“坚持不懈”

  1、布鲁斯是否一开始就不灰心的呢?(不是)

  2、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读第二小节)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1)什么意思?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理解“几乎”:比较句子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几乎失去了信心:指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没有彻底灰心,还有重新振作的可能。)

  (2)看图听读思考:布鲁斯王子为什么“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

  (3)现在请你来扮演布鲁斯王子,表演一下他“唉声叹气”的样子,再来想象一下,这时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些什么?将他心里想的话说出来。

  (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3、但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会恢复了信心?

  (1)默读第三、四小节。

  思考:A 布鲁斯王子在磨房里看到了什么?

  B 布鲁斯王子看到后有什么表现?

  (2)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非常艰辛。又从哪几句可以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

  出示三句话反复朗读体会

  [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

  [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

  [直到第八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A、为什么说“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而不说“网破了,丝断了”?(师小结:作者用词准确、有序,先后是不可颠倒的。)

  B、这段中还有那句话也是这样准确、有序、不可颠倒呢?

  C、从“终于”这个词看出什么?你觉得蜘蛛怎么样?

  D、朗读,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讨论:看到这些,布鲁斯王子有什么表现?(“感动极了”)

  (4)王子为什么感动?从哪儿看出王子的感动?

  (“猛得跳起来”、“喊道”)

  (5)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4小节。

  (6)让学生集体表演握紧拳头朗读,想想这时的布鲁斯王子又会想写什么呢?

  (同桌讨论后交流)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5、请你想象一下:当时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四)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启示和鼓舞,都还有重新振作起来的可能。因此前文用到了“几乎”这个词语)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课文以后,你得到的启示。(有志者事竟成)

  2、想想以前学到的一些这方面的名言。

  四、布置作业。

  1、抄词。2、多音字组词。3、写几句关于“自信与成功”的名言。

  板书设计:

  11、第八次

  唉声叹气,几乎失去信心——感动,恢复了信心——振作,充满了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2

  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上册第18课

  二、 设计思想:

  1.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通过有趣的故事,写出了杂草对于小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于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生动有趣,适合三年级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2.通过演一演便于学生对“气势汹汹”、“一拥而上”、“蛮不讲理”等词语的理解。

  3.课文的“遇险”和“脱险”都适合学生表演,所以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对第一部分“遇险”的学习,第二部分“脱险”则放手让学生自学。

  三、目的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用“激烈”和“纷纷”造句。

  2.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本剧。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和除草剂能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

  四、教学重难点:

  1. 文章脱险这部分为重点。

  2. 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如: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警觉等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1. 头饰。

  2. 图片

  3. 录音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齐读课题:18.小稻秧脱险记

  2. “脱险”什么意思?

  3. 谁让小稻秧遇到危险?谁又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学生回答后,师贴“杂草”、“小稻秧”“喷雾器”的图片)

  二、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写小稻秧遇险?哪几自然段写小稻秧脱险?(1.2自然段写“遇险”, 3.4.5自然段写“脱险”)

  2.学习第一部分:小稻秧遇险

  3. 请生读课文,思考:这群杂草有何特点、从哪些词语看出的?

  4. 请大家再小声读“遇险”这部分内容,画一画写杂草的词语,想想这些词语写出了杂草的什么特点?

  5. 提问学生,师板书:气势汹汹

  6. 理解文中反问句: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① 这是什么句?(反问句)

  ② 意思是什么?(不可以交给你们)

  ③ 指导反问句的朗读。

  7.“小稻秧脸色蜡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当场就病倒了?

  师板书:病倒

  8.指导这部分的朗读。

  9.分角色朗读“遇险”(①分4人学习小组朗读;②分男女朗读)

  10.演一演“遇险”(分4人学习小组表演)

  11.请学生上台表演“遇险”。

  三、 师总结学习第一部分“遇险”的方法:

  读一读 画一画;

  分角色读一读; 分角色演一演(分4人学习小组)

  四、学习第二部分“脱险”这部分

  1. 学生明白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后,自学第二部分。

  2.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① 画出写喷雾器大夫特点的词语,重点理解“收拾”

  ② 喷雾器大夫的作用是什么?并指导朗读喷雾器说的话。

  ③ 杂草被喷雾器大夫消灭了吗?从哪儿看出的?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纷纷倒下

  ④ 小稻秧呢?学生回答后师板书:跳舞

  ⑤ 此时健康成长的小稻秧会对喷雾器大夫说什么?

  3. 指导分角色朗读“脱险”。

  4. 学生演一演“脱险”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8.小稻秧脱险记

  杂草图 气势汹汹 纷纷倒下

  喷雾器大夫

  小稻秧图 病倒 跳舞

  七、教学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是科学童话,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学生很喜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自学效果也不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二、三自然段,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10月15日,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地进入太空航行,并安全返回。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研制出自己的航天飞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板书:航天飞机)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看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有什么动作?

  2、书上是怎样写的呢?(自读、指读、齐读)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再看屏幕。航天飞机在干什么?

  2、请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试一试用朗读来表达它的特点。

  3、反馈。

  (1)、屏幕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航天飞机的特点?随机点击“庞然大物”“腾空而起”“转眼间”“无影无踪”。(板书:庞然大物)指导朗读。

  4、小结:航天飞机是个庞然大物,它飞得很快。飞机可不知这些,他想:(生接)“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它去请教了谁?智慧老人说些什么呢?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智慧老人的话。

  2、小组学习: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了解了航天飞机的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1)、屏幕出示:“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就不错了,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而你却要四个多小时呢!”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飞得比普通飞机更高更快?智慧老人第一段话是通过列数据来说明的。(同时点击出“两万米”“几十万米”“七分钟”“四个多小时”)(板书:更高更快)

  (3)、指导朗读。

  (4)、屏幕出示:“航天飞机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5)、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本领可大了?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的。(同时点击出“转圈圈”“释放”“回收”)(板书:本领可大了)

  (6)、指导朗读。

  4、看图说话练习:因为(),所以()。

  5、小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拓展。

  1、请再看一下航天飞机的起飞、在太空中航行的情景。(播放视频)

  2、你们还想更深地了解航天飞机吗?关于航天飞机的知识还有许多,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去查阅收集资料,下节课好好交流一下。真希望小朋友从小成为航天飞机迷,将来成为航天专家,早日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大家有没有信心?那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

  六、作业 。

  1、把你这节课了解到的关于航天飞机的特点说给爸爸妈妈听。

推荐访问:苏教版 语文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