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疫日记(完整),供大家参考。
抗疫日记 6 篇
?
【篇一】
一 ?
2020 年 1 月 22 日 ?
这是我春节前最后一个夜班。我们湖北当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虽为此次抗疫的二线科室,但也丝毫不敢懈怠。果不其然,当晚急诊接二连三送来病人,都是呼吸道的症状。“今晚急诊科特别忙,一晚上我已经开了五十多个 CT。人手不够,需要兄弟们支援!”同事急促地说。我赶紧帮忙接手病人,同时意识到,一场硬仗,可能开始了。
二 ?
2020 年 1 月 23 日 ?
一夜忙碌,疲惫不堪。结果当天下午,便看到院长在医生群里发出了召集令:“发热门诊工作量太大!急需住院科室医生参战,最好是男同志„„” ?
第一眼看到这个消息,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必须去。
我把想法告诉妻子,她一直没说话。我看着她怀里朝我甜甜笑着的五个月大的闺女,还有在旁边正蹦跳得欢的儿子,突然又有点舍不得。这一年多来,因为科室的事情,我很少在家,本来想今年过年好好陪陪他们的。
?
一时之间,召集令、发热门诊、妻儿父母在我脑海里晃来晃去„„ ?
最后,我做了决定,我是医生,而且以前在感染科工作过,必须上前线。我瞒着亲友,向院长报了名,心中的石块猛然落地。
回家把决定告诉了妻子和父母:“疫情如军令。我曾在感染科工作六年多,比现在感染科的一半医生还要有经验,这时候不能逃避。再说,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我们全副武装,怕什么?倒是你们要注意防护,尽量不要出门。” ?
我知道,亲人们都很担心我,但是他们还是支持了我的选择,他们只是一再叮嘱我多加小心。
我终于来到发热门诊一线,战斗就这样悄然打响。
三 ?
2020 年 1 月 24 日 ?
疫情当头,当阳市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开始对所有过往车辆展开检查。各个大小关卡都有人守着,逐一量体温、询问排查。
遇到有发热症状的患者,我们要做 CT,查血常规,然后根据情况,叮嘱居家隔离观察,若是病情有所加重,需要再来医院复查 CT。
同样重要的,是要为这些担心自己患病的求诊者树立信心,给他们积极的鼓励。详尽讲解、耐心劝说、宽慰其心。
少则数分钟,多则半小时,每场下来,在那密不透风的隔离服中,全身湿透,呼出的气常在口罩里结成水珠,汇聚起来,甚至可以滋润干枯的嘴唇。
好在我们院很快开放了咨询专线,这给发热门诊减轻了压力。来医院看发热门诊的人锐减一半,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概率。这些,都来自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四 ?
2020 年 1 月 30 日 ?
随着潜伏期过去,高发期开始来临,病人明显多了起来,病房显得异常紧张。
医院迅速着手改建感染三区,开始下达第二道征“兵”令。心内科的一个年轻同事马上报了名。
他是去年才拿到证的住院医师,人缘极好,大家都拿他当弟弟看。
我打电话过去:“现在形势严峻,你还没结婚,先撤回去吧。” ?
他却说:“既然是医生,这就是考验我的时候了。再说报都报了,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
“那些都是自我安慰的话,你还当真?” ?
“不,我决意参加。” ?
我一时无言。这或许是我忙碌的一线工作中,一个难忘的时刻。
?
五 ?
2020 年 2 月 2 日 ?
武汉火神山医院已建成,给众多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我们医院的病房依然紧张,各个乡镇先后建立隔离区,但作为人民医院,仍然是本市主战场。政府把党校宿舍也改建成集中隔离区,类似于微小型的火神山医院,确实很大程度缓解了我们的压力。
而压力缓解之外,让我更暖心的,是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对我们前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加油鼓劲,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全国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坚信,春天的阳光必然会洒满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的生活会重归往日的美好。因为有爱人、亲人及友人的深情期盼,有各行各界人士的暖心支持——这些无形的力量就像一副强有力的臂膀,结结实实地支撑着我们。只要大家一起坚守,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篇二】
有朋友非常不解的问我为什么欧美疫情这么严重,但他们还不配戴口罩呢?电话中我回答“我能理解,但这无能为力” ?
如果不是在疫区,你肯定很难想象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口罩的保有量超过胸罩;口罩的需求超过卫生巾;想象不到无论你是否呼吸顺畅,都必须习惯因为佩戴口罩而产生的憋
闷、甚至心脏不适;想象不到因为不佩戴口罩而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扰乱公共秩序„ ?
如果你不具备这些想象力,你一定不会自觉佩戴口罩。那么问题找到答案了。欧美人不具备这样的想象力,至少不是每个人具备。
主观上基于欧美国家的信仰,他们更相信把这一切交给上帝。他们更相信,清晨的一次祷告能够代替口罩。相信那些患病的人会自觉佩戴,而自己是健康不需要佩戴的那一个。他们不是没有掉入过塔西佗陷阱,但更相信社会的公信力会自愈。
另一个客观原因,市场确实没有足够的口罩。这一点是非常确定的,因为有很多朋友请我帮忙在国内购买,他们的货架两个月前已经空了。
病毒面前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有数字的多与少。不能说谁对谁错,莫以口罩论英雄。区别是选择把自己关进牢笼还是把人性的自负、散漫关进去。
另附诗一首 ?
《口罩》 ?
疫情太大门闭户, ?
风雪飞扬车阻路。
商店歇业厅落雀, ?
世间唯独惜此物。
?
【篇三】
2020 年 2 月 29 日,武汉,多云 ?
今天是 2 月的最后一天,四年一轮回的 2 月 29 日,突然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已经在武汉工作了 22 天。刚来时忐忑不安的心情,已经烟消云散了,现在的我,完全融入了现在的工作与环境。
20 多天来,为了做好防护,无论什么班次我们都会提前一小时出发,乘坐专门的摆渡车到达医院,先经过喷洒消毒,再进入清洁区,按顺序完成戴口罩、帽子、穿防护服等十几个步骤,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的严格执行,全部完成后再由同事们相互检查、确保安全后再开始工作,因为大家都深知只有做好自身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保护患者,照顾患者。进入隔离病房前战友们会彼此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和“加油“,相互鼓励,相互打气,也深信这是我们战斗时最无敌的铠甲。
我所工作病房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没有家属的陪同、没有护工,没有保洁;我们每天除了遵医嘱完成患者的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操作、文件记录外,还要承担患者送餐、病室消毒、整理病房、处理卧床患者的大小便、收集垃圾并放置在指定地点,六个小时,一直在忙碌中度过,同事们虽然来自不同科室,但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达成了最佳的配合默契,
彼此在相互关心、相互提醒、小心翼翼中完成每一项操作,确保安全。
这几天我负责的患者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由于病情危重,一直用的无创呼吸机,虽然不能说话,但我从她的眼中能感受到恐惧、不安、疑虑,所以每次我去她的床边治疗护理做操作时,都会对她说说话,安慰她、鼓励她,对她介绍每一次治疗、每一个操作的意义,慢慢的,我能感受到她眼中的不安在一点点的被希望、期待所取代,终于有一天,她可以脱机了,改用高流量氧疗仪治疗,每每操作结束,她都会对我说:“谢谢!”这一刻,我瞬间忘却了防护服下憋闷的感受,忘记了被护目镜压迫面颊的疼痛,忘记了工作中的辛劳与汗水,甚至忘记了离家时两个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只希望我所有的患者都能在我的帮助下早日康复,回到他们温暖的家,这样,我的努力、我的付出、我的坚守才有所值,才更有意义!
疫情还没有结束,我的同胞们还在经历磨难,我们还需要继续在抗击新冠的阵地上坚守,但我相信,有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的坚守者,有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篇四】
经过一夜的疾风劲雨,早上到小区门口时看见原来就已经不太结实的遮雨棚完全损坏了,好在昨天晚上离开时,我已经将放在遮阳棚下的桌椅板凳和宣传材料转移到了小区内部,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社区和物业的同志和我一起认真的查看了雨棚的情况,
试图设法修复,可最终发现一时半会儿无法修复。这是一个老旧小区,门卫设施极其简单,没有值班室,一个临时搭建的仅容一人的简易房,一把稍大的遮阳伞,就是全部了,平时一人值班还可以,可是现在特殊时期小区封闭式管理,任务重,人员多,值班条件就很困难了。可大家什么都没说,自觉的打着伞站在小区入口处,顶风冒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可能是因为下雨和天气寒冷的原因,今天进出小区的人员已经明显比前两天要少,相对而言,我们的工作不是太紧张,但是在这样的天气撑着伞,在外面露天站着,门口又正对风口,过不了一会儿,就让人感觉冷得受不了。物业和小胡可能因为我是女同志,多次示意我可以去小简易房稍微的暖和一下,可大家都坚持站在外面,社区的张震宇书记还要带着其他几个工作人员顶风冒雨,挨个小区不停地转,我谢绝了,选择和大家站在一起。期间一名快递员因为等住户下楼取快递时间太长,对“小区严禁快递入内”的规定不理解,我和小胡耐心地向他说明。其实,我亲眼见他在风雨中等了住户近半小时,他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疫情严峻,任何规定都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这时张书记又一次来到这个小区巡视,他也加入我们的队伍,安抚快递小哥,给他支招,倒是原来有些不耐烦的快递小哥看到我们这么多人冒雨工作,也表示理解,心平气和地走了。这样的事情在我下社
区这几天几乎每天都能碰到,可见社区管理难度大,矛盾触发点多,如果这时缺乏一点耐心和细心,就可能引发矛盾。张书记和小胡他们每年要处理多少像这样看上去鸡毛蒜皮却又暗藏危机的问题,工作实在不易。
下午,下起了冰雹,不一会儿凛冽的风裹挟着细密的雪花去迎面扑来,在外面已经没法打伞了,正在发愁,社区王清茹娇小的身影迎风走来,她带来了细铁丝和剪刀等工具,二话不说,我们开始对防雨棚进行修复。雨大风大,看似简单的工作干起来极不容易,小王垫脚费力地用手撑着摇摇欲坠的棚架,物业师父逐一绑铁丝,我左顾右看,适时递送物品,好一会儿才基本成型,而我们身上已经湿了,小王的头发已经结成了冰花„„社区为我们送来了酸奶和方便面,下午又看到同事群中,校领导和同事们纷纷叮嘱我要注意保暖,多穿点,先生也打电话来问冷不冷,要不要送个暖宝宝来„„在寒风中站了一天,看到这么多人关心,心底还是热乎乎的。下午还发生了惊险的一幕,才修复好的防雨棚敌不过越来越大的风雪,被风雪掀了起来,紧接着支撑柱断裂,整合棚子突然坍塌,我和小王迅速往外跑,幸亏后面的一辆电动车倒了压住了棚子的一面,使得棚子没有彻底倒掉,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时顾不上害怕,忙着收拾物品,可现在想想,当时确实有些危险。相对于疫情,恶劣的天气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只要大家牢记使命,不惧艰辛,坚持到底,新冠病毒就会乖
乖滚蛋吧!我在心中默默祈祷:风月亦同天,静待盛春归。
【篇五】
疫情期间,你最想念的事情是什么呢?我想,我最想念的是以前平凡的生活。
2 月 4 日 ?
我叫 XX,一名平凡的湖北审计人。
家住汉口,距离疫情爆发地点华南海鲜市场只有几公里左右。也许是因为距离太近,今天,我的家人被确诊为患者,我自己成为“四类人群”中的密切接触者被隔离观察。
阿尔贝·加缪说过,“人总还可以尽量视而不见,蒙上眼睛,拒绝面对,然而,明显的事实具有巨大的威力,最终总要荡涤一切”。一开始我和其他人一样很难相信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奈何病毒太狡猾,我不得不面对现实。
想到要去隔离点,是有些疑惑和担心的,害怕自己也会出现症状,担心确诊的家人等等。
2 月 6 日 ?
今天去隔离点的时候,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我全身上下喷洒了消毒水,登记身份证后就让我入住了。这个隔离点是一家宾馆改建的,各方面条件不错,每天上午和下午测量体温,定时配送三餐,有时会有水果和零食。医护人员为我们派发了中药做预防,也会根据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帮忙买
药和提供医疗建议。
2 月 8 日 ?
确诊的患者每天在增加,生离死别每天都在发生。很多能在百度百科上找到的杰出人物相继离世,疫情带给患者的是身体上的疼痛,带给他们家人的是心理上的冲击。
为了缓解隔离人员的压力,隔离点组建了微信群,里面有心理咨询师、医务工作者和社会热心人士,他们负责给大家做心理疏导。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每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但是我在微信群看到更多的是大家的坚强,对政府、对武汉、对湖北、对国家的信任和热爱。
2 月 9 日 ?
今天是我入住隔离酒店的第四天,群里有一位住户说自己的岳父今天早上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了,然后陆续有人诉说亲人因新冠肺炎离世的消息,有的是舅舅,有的是公爹,有的是老伴...... ?
他们很悲痛,却心怀感恩。感谢政府和隔离点工作人员的关爱和帮助,感谢全国人民为湖北人的挺身而出,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和兄弟省市无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所给予的大爱。
新冠肺炎疫情是谁也不想面对的天灾,但这更是一场人与病毒的战争,只有勇敢正视,奋力抗争,才能获得最终胜
利。逝者已经远行,生者还要继续,如果这是一场战争,那我们所有人就是死生的战友。
2 月 10 日 ?
为了排解心理困扰,散落在天南地北的心理志愿者会分享一些适合居家锻炼的舞蹈,分享自己做的美食,传授疏导心理的小段子和小方法来疏导密观人员的心理状况。
工作人员常常分享自己家人的照片,倾诉他们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情。医疗组的领队管理着几个医疗点,医疗人员从大年初一开始就留守在工作岗位,每天 12 小时以上,无一日休息,只为了守好阵地,护好这几百个密观患者,保证疫...
推荐访问:发热门诊工作反思日记 抗疫日记 完整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