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企个人先进事迹例文,供大家参考。
小个子也有大智慧 ——烧结厂彭志强同志评选公司“劳动模范” 事迹材料
彭志强, 男 , 45 岁, 烧结厂主管工程师, 负责生产工艺和技术。
他潜心钻研,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积极为企业发展奉献才智, 被员 工誉为“烧结专家”:
先后主持 14 项“烧结杯” 试验, 拓宽了 原料采购空间, 优化了 配矿结构, 突破了 低碱度禁区, 实现了 低碱度烧结, 节约成本 3400 余万元;提出并参与国内首创的“混匀 BLOCK 配料计算模型” 开发与应用, 进一步稳定了 烧结与炼铁生产, 通过了 2011 年公司科技成果鉴定, 创效 1245 万元; 参与 6~ 8#烧结机、 新疆援建烧结机、 脱硫等方案论证、 初步设计审查及新建工程试生产工作; 个人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 省、 市行业刊物发表并获奖; 参加援外技术培训, 3 次赴印度提供技术指导; 4 次获评公司“优秀主管工程师”。
彭志强个子瘦小、 其貌不扬, 却拥有令人羡慕的学识:1988 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 2006 年获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硕士学位, 现任烧结厂主管工程师。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他刻苦钻研, 积极探索,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科学态度, 为企业发展攻克了 一道道难关——
主持试验研究, 优化配矿结构, 产生大效益
近年来, 烧结厂积极执行公司低成本战略, 采取各种措施, 严格控制成本, 其中, 优化配矿结构、 降低配矿成本、实现低碱度条件烧结成为重中之重。
“烧结专家” 彭志强积极开展了 “低碱度条件烧结” 技术攻关。
他利用“烧结杯” 试验平台, 从 2008 年至 2010 年,先后主持了 《单配矿粉优化试验》、《低碱度烧结试验》 等,对不同碱度水平进行烧结试验研究, 并通过优化混匀配矿、加强原料监管、 合理控制参数、 持续改进工艺设备等, 使烧结矿产量和质量在满足高炉生产需求的前提下, 将烧结矿碱度逐步下调至 1. 69( 甚至一度降到 1. 55), 成功突破了 低碱度烧结的禁区, 使烧结用料更加科学、 经济、 合理, 为公司节省成本 3400 余万元。
今年, 彭志强又适时抓住精粉价格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 尝试在烧结配料中多配精粉, 促使成本进一步下降。
以降低配矿成本。
针对高精粉率极易造成烧结料透气性差、 产量下降的不足, 他主持了 《高精粉率烧结试验》, 积极探索适宜烧结的工艺参数。
经研究发现, 精粉率对烧结指标影响存在凹点:
随着精粉率上升, 利用系数先降后升, 凹点在 40%精粉率左右!
也即精粉率上升并不代表烧结指标必然下降,而是要避开凹点区, 合理搭配生熟熔剂, 焦点在改善混合料
透气性( 制粒条件)
及其他工艺条件。
这一重要发现, 拓宽了 铁料采购空间, 为降低配矿成本提供了 理论依据。
同时,针对烧结用铁矿粉来源广泛、 品种复杂, 对烧结及钢铁生产存在着不同影响的情况, 他主持了 《铁矿粉单烧试验》, 对进厂的各类铁矿粉进行了 全面细致的研究, 分别评价其理化及烧结性能、 吨矿及吨铁成本, 考察对烧结矿产量、 质量、固体燃耗等指标的影响, 不仅积累了 丰富详实的铁料综合评价基础数据, 而且提供了 选购含铁矿粉、 优化配矿及组织生产的科学依据。
从 2005 年以来, 彭志强共主持进行了 《铁精粉替代试验》、《碳精粉配加试验》、《石墨粉替代焦( 煤)
粉烧结试验》等 14 项烧结杯试验或工业化试验, 为合理利用资源、 优化配矿结构, 特别 是为 企业降本增效做出 了 难以估价的较大 贡献。
完善工艺技术, 突破生产瓶颈, 发挥大作用
对工艺技术管理, 彭志强也积极动脑筋、 想办法, 在加强外部协调的同时, 就生产各阶段出现的质量、 工艺、 能耗、成本等问题, 进行系统分析, 逐一制定对策, 稳定烧结生产。
对外, 他积极配合原料部门, 加强信息交流, 掌握市场资源、 价格变化, 利用厂自 主研发的成本配料优化软件, 对
原料市场价格进行动态跟踪测算, 并结合铁料单烧数据, 为公司配矿提供抉择依据; 配合技术中心、 原料部进行配矿工作, 针对原料进厂不够均衡、 卸车压力大、 库存结构不尽合理、 生产产量供不应求等矛盾, 精心配料, 合理利用可供资源, 最大限度地降低配矿成本。
对内, 他认真组织产量、 质量攻关, 完善工艺、 质量考核并严格执行; 加强进厂原料成份收集与信息反馈, 严把原料进场质量关; 全程监控混匀配料综合样、 混匀送料样, 根据原料情况及时调整配比; 强化配料、 放水、 看火等关键岗位的操作管理, 稳定水、 碳; 严格执行工艺操作参数, 确保烧结过程稳定及终点控制准确。
同时, 彭志强还提出并参与了 国内首创的混匀 BLOCK 配料计算模型开发与应用, 推行 BLOCK 工艺, 采取 BLOCK 堆料。
烧结厂混匀系统原料品种杂、 物流环节多、 进场不均衡,常导致计划配比难以执行, 又或因堆料量和设备检修时间的不足而影响生产, 成为制约烧结生产的“瓶颈”。
为此, 彭志强提出采用混匀 BLOCK 配料工艺来突破这一“瓶颈”, 并针对新钢原料特点和料场实情, 完善其工艺系统, 参与研发尚属国内首创的以 BLOCK 配料计算模型来设计混匀堆料项目 。
在研制期间, 他与其他科技人员 一道, 废寝忘食, 殚精竭虑, 查阅了 大量资料, 反复进行实地勘察, 终于使该项目顺利实施并通过了 2011 年公司科技成果鉴定, 达到了 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迄今已为企业创效 1245 万元。
该工艺既
充分发挥了 设备效能, 提高了 混匀堆料效率, 又赢得了 设备检修时间, 既有利于根据各种原料供应条件, 合理调整配料比设定值, 动态调整配入的原料品种, 又有利于原料进场安排和一次料场的物流管理, 稳定了 烧结配矿结构, 稳定了 烧结和炼铁生产。
投身技术改造, 进行跨国指导, 做出大贡献
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做出的贡献还远不止上述这些。
——参与烧结厂三期技改 2×360m2烧结机、 混匀料场改造、 燃料加工系统及熔剂、 燃料上料系统等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审查, 主持了 2×360m2烧结机投产前后的配矿结构拟定、原料准备、 热负荷试车、 试生产及设备整改工作, 探索、 确定了 正常生产后的工艺参数及相关考核。
——参与 2011 年脱硫、 余热发电等技改项目 的技术考察与方案论证工作; 新疆援建烧结机项目 、 公司新建 8#机的技术方案、 初步设计审查工作; 8#机投产前后的配矿结构拟定、原料准备、 热负荷试车工作;
——先后三次赴印度为 ISPAT 公司、NECO 公司和 SISCOL公司提供试车、 达产技术服务, 受到印方及中钢公司高度评价;
——承担巴西 GA 公司技术服务前期协商、 服务计划拟
定等工作, 并为巴西 GA 公司 198m2烧结厂编写培训教程、 授课, 受到业主和中方公司称赞;
——受聘担任新钢公司第 13、 15、 18 届青工技能大赛抽风机兼除尘工种、 烧结工种的主裁判, 并作为烧结厂特聘兼职教师, 先后培训了 起重、 风机、 除尘、 烧结等多个工种。
此外, 彭志强还十分善于总结, 在专业学术领域颇有建树, 其多篇学术论文如《360m2烧结机设计特点及达产实践》、《新钢烧结综合控制专家系统应用实践》、《对新钢进口 铁矿粉的技术经济评价》 和《浅谈烧结低成本配矿》 等, 分别在全国、 省、 市行业刊物发表并获奖, 以其严谨、 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业绩, 4 次获评公司“优秀主管工程师”。
烧结厂工会
2011 年 11 月 4 日
推荐访问:企业家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国企个人先进事迹例文 例文 先进事迹 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