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各种各样传媒,2,供大家参考。
各种各样的传媒 教学目标 1、 知道传媒的种类很多。
2、 通过记录一周的天气和制订读书计划, 懂得传媒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传媒获取知道、 开阔视野、 增长才干。
3、 通过制订看电视时间表, 懂得合理使用传媒的重要性。
4、 通过小组调查, 培养利用传媒获取信息和合作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教师准备:
1、 录制一段当地电台的少儿节目, 如本市开展少儿书画比赛的消息等。
2、 准备几份地方报纸。
3、 了 解班上学生过度看电视的典型事例, 如因为看电视导致视力下降, 或迷恋电视影响学习。
学生准备:
1、 记录一周天气预报, 写明信息来源。
2、 调查当地的传媒特点。
可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分成三组, 第一组调查当地报纸的种类, 第二组调查当地广播电视的种类, 第三组调查本地可以收到的电视频道的种类。
3、 向长辈咨询:
他们小时候最爱看的书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3——5 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事先录制的少儿节目, 如本市开展少儿书画比赛的消息,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个信息的?
2、 教师出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传媒” ——传媒就是传播媒介, 特指报纸、 广播、 电视、 网络等各种新闻工具。
传媒可分电子传媒和纸质传媒。
二、 激励探究(10——20 分钟)
1、 教师:
除了收音机, 你知道还有哪些传媒工具? 你经常使用的传媒工具有哪些?
2、:
有哪些途径可以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组内交流, 并记录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比一比, 哪一组了解的传媒途径多。
3、 教师归纳总结。
4、 根据事先的统计调查, 按调查分组。
5、 各组汇报的调查情况, 学生根据调查小组提供的数据填写“小调查”, 做到资料共享。
6、 教师根据小组汇报, 有意识地帮助整理其中一组的调查资料,
培养学生客观准确的调查记录能力。
三、 体验内化(13——15 分钟)
1、 教师:
说到传媒, 同学们马上想到电视等电子传媒,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传媒:
书籍。
在电视没有普及的时代, 同学们的爸爸、 妈妈和爷爷、奶奶, 大多通过阅读了解古今中外之事。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 一定向长辈了解过他们小时候最爱看的书。
2、 小组交流:
长辈和我最爱看的书。
3、 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寒假读书计划。
四、 延展践行(6——8 分钟)
1、 小讨论:
书本和电视对于我们获取信息、 增长知识各有何特点 通过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
书本和电视都是获取知道的途径, 合理看电视,能够形象、 直观、 快捷地获取信息, 但过度看电视对视力和学习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