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 1 -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全面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穿始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全县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充分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
- 2 - 动最美丽的正确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养成吃苦耐劳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劳动品质,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生存发展必备的基本劳动能力。
(三)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针对各学段特点,开展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鼓励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
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劳动为主要内容,注重启蒙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安全防护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注重卫生、劳动等习惯养成,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积极参加校园集体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尊重社会劳动者,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培养热爱劳动的态度。
初中以家政学习、校内外劳动为主要内容,注重职业启蒙教育,学习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承担家务劳动,参与社区劳动,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具备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高中以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注重丰富职业体验,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真实经历劳动岗位工作过程,理解劳动创造价值,磨炼自尊自强的意志,养成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品质,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增强职业设计和
- 3 - 人生规划的能力。培育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劳动教育全员培训,推进各学科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加强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五)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培养目标,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综合评定劳动观念、精神、能力、习惯和品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成果展示、竞赛活动,充分发挥育人导向和教学指导功能。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二、全面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地设计劳动教育内容、探索劳动教育方式,注重基础知识讲解,学会原理、规则、程序、工具、安全等基本方法;注重基本技能操作,掌握操作方法、流程、标准规范、技术等基本要求;注重综合实践训练,经历需求、构思、设计、优化、提升等完整劳动过程,切实将
- 4 - 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生产生活相融合。
(一)实施劳动教育模式探索工程。以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以蓝色高新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科学素养;以金色现代农业教育,培养学生出力流汗的实践能力;以银色冰雪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顽强意志,推进“五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黑龙江劳动教育新模式。
(二)实施劳动教育实践拓展工程。建立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创造日常劳动实践机会,家庭劳动时间每周不少于2小时,教会孩子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鼓励孩子每年学会1至2 项生活技能,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实施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工程。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研体系,各级中小学教研机构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鼓励和支持各级机构设立劳动教育研究项目,鼓励普通高等学校依托有关专业机构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究,积极组织新时代劳动教育论坛、交流、研讨和展示活动,广泛开展学术研究、成果评比和项目科研,大力推进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努力提高劳动教育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设立一批试验区和试验校,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劳动
- 5 - 教育研究成果评比、典型经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示范引领作用。
(四)实施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工程。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学校要健全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加强师生劳动安全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提升防护能力针对学生身心发育情况,全面评估排查劳动实践活动的风险和隐患,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岗位职责,强化学校卫生环境,切实保护学生身心安全。鼓励购劳动教育相关保险。
三、切实保障劳动教育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要建立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导组织,建立校长负总责,指派专人具体负责,全校班主任、教师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科学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二)保障经费投入。要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强化督导考核。把劳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 6 - 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指标体系,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
(四)营造舆论氛围。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推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支持劳动教育的典型经验,大力弘扬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大力推广歌颂普通劳动者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 中小学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