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个案记录(完整),供大家参考。
村大地幼儿园教师个案记录 幼儿姓名:
朱庆浩
班级:
XX 班班
年龄:
5
教师:
XXX 幼儿情况:
我们班有一个叫朱庆浩的男孩, 他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孩子。
朱庆浩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 是个“坐不住的孩子”, 有时他会“骚扰” 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 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 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 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
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成因分析:
家长反映幼儿在家时家里都很宠, 不管什么事情都不会阻止他去做。
小班时候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也与家里老人沟通过, 但是完全没有得到回应。
培养目 标:
1、 平时多关注幼儿, 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并及时进行纠正。
2、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案例(一):
在每次进餐活动前洗手的环节中, 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排好队伍一个接一个有秩序的等待着洗手, 然而朱庆浩小朋友每次都很迟排队却总喜欢插队排第一个, 我见状, 叫他接到后面队伍中去, 他无动于衷, 于是我把他拉到最后一个位置去, 然后紧接着他又插到前面位置上了, 这让其他已经站好的幼儿都十分讨厌他这样的行为。
分析与反思:
针对朱庆浩这一情况, 我进行了分析, 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1)
家庭教育的原因, 由于家长宠爱倍至, 尽其所能满足其需要。
(2)
缺少玩伴, 大家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 使他难以体会到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案例(二):
今天早上晨间活动, 孩子们在开心游戏着, 朱庆浩在我的注视下明显乖巧了许多, 没有做出捣乱的行为。
于是, 我便有意地走到另外一边, 指导其他孩子游戏。
可刚过了一会,有几个小朋友叫了起来:
“老师, 朱庆浩抢我的玩具, 还打我的脸!
” 只见朱庆浩嘟着嘴巴站在一边, 叫着:
“他先抢的我玩具的!
” 我问小朋友“你们看见是谁先抢的玩具吗? ”小朋友都回答说是朱庆浩抢的玩具!
我问他:
“为什么老是要抢人家的玩具? 如果你想玩的话, 可以问小朋友借来玩的, 抢别人的东西还打人, 是非常不对的, 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的, 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
” 他听了 点点头, 可是过了 几分钟又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了
分析与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其的自控能力非常差!
他想要什么东西一定要得到, 如果别人不给就会抢, 抢不过就动手打人。
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从平时和家长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 他的家人对他是非常的千依百顺, 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不给就会大哭,一哭家长就会妥协, 所以养成了他这种自私的性格。
在日后, 我们将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 他改掉娇惯、 蛮横的性格。
案例(三)
中午散步时,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
朱庆浩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让幼儿自由结伴和小朋友一起聊聊天时, 朱庆浩就在地上爬来爬去, 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 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 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
分析与反思:
1、 疏导多余的精力。
多给朱庆浩提供活动的机会, 让他有事可做, 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 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把朱庆浩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 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
3、 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
朱庆浩喜欢游戏, 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 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 攻击性行为。
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 如让他当组长、 裁判或老师、 警察的角色, 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 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案例(四)
建构游戏中, 孩子们都在忙着搭建长江大桥。
朱庆浩手上拿着一块积木, 没能与另一块拼起来, 便这里敲敲, 那里打打。
这时, 其他几个小朋友合作搭出的长江大桥完工了,他们合作的大桥不仅足够长, 而且有坡度, 受到周围小伙伴的啧啧称赞。
谁知朱庆浩跑过来, “哗” 地一声推倒了大桥。
小朋友一下急了, 冲着朱庆浩大叫:
“你干什么? 你干嘛把我们的大桥推翻了? ” 老师介入, 问朱庆浩: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他嘴巴一撇:
“不知道!” 说完就跑掉了。
分析与反思:
后来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 朱庆浩虽然承认了错误, 并道了歉, 但态度极其敷衍和不耐烦。
看来, 简单的说教没有对朱庆浩达到触动的效果。
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 朱庆浩自己没有能够完成搭建, 便对其他小朋友的成果产生了嫉妒心理, 做出破坏的行为。
案例(五)
自由活动时, 朱庆浩和陈西文都选择了垒积木的游戏。
堆到后来剩的积木不多了, 他们两个抢了起来。
朱庆浩说:
“是我先拿到的。” 陈西文说:
“可是你的太多了。” 朱庆浩急
了, 转身到陈西文的积木面前, 从下面抽了几根积木出来, “哗啦” 一下, 其它积木也都“光荣下岗” 了。
陈西文立刻告状, 面对坍塌的积木, 朱庆浩这次没有辩解。
反思与分析:
朱庆浩对于自己先拿到却没有抢到积木非常不甘心, 急切之间便报复性地抽取了陈西文的积木。
对于这次状况, 朱庆浩没有辩解, 说明他知道这种行为不可取。
但他的行为也说明他在与同伴相处时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方法, 需要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