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与时俱进,再创佳绩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8-11 12: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时俱进,再创佳绩,供大家参考。

与时俱进,再创佳绩

 

 与时俱进 再创佳绩 ——2005 年学校高考总结 校高考领导小组

 2005 年高考是广东全面自主命题的第一年, 也是我校新组成领导班子的第一年。

 承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 市局教研室的具体指导, 在学校新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校员工的努力, 师生们一年来的奋力拼搏, 我校今年高考又取得了尖子生及大面积及高含金量的双丰收。

 今年我校实际参加高考考生共 630人(其中往届生 16 人) , 考上第一批重点线 102 人, 其中刘苏曼同学以总分 810 分列全市第 22 名并被北京大学录取, 总分 700 分以上 20 人; 前二批累计上线数 356 人; 上第三批线以上 587 人。

 同时单科也取得不俗的成绩:

 刘苏曼同学英语科 877 分列全市第一名;

 黄玳晗同学英语科 810 分列全市第十名;

 黄伟斌同学生物科 811 分列全市第三名;

 姚 跃同学综合科 803 分列全市第二十七名;

 张洋城、 蔡孝纯同学英语Ⅱ 科 734 分并列全市第五名。

 回顾 2005 年高考备考工作, 我们深深感到高考备考的艰辛和成绩取得的来之不易。

 正是由于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 正是由于有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 正是由于有我校师生员工一年来的奋力拼搏, 才使我校能在不断扩招而带来的生源质量急速下降的不利情况下, 迎难而上, 与时俱进再创佳绩。

 回顾一年来我们的备考工作, 在抓好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主要强化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把握高考动态、 调整备考策略

 2005 年高考是广东全面自主命题改革的第一年, 新形势、 新动态要求我们要有新的备考策略, 备考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此在 2005 年高考备考中我们突出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 抓住今年是广东全面自主命题的第一年, 估计会在原全国题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或创新, 同时又不可能突破考试大纲, 应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为此我们以研究《考试大纲》 , 狠抓基础知识, 注重能力培养为今年备考的主线。

 第一轮复习前, 我们把 04 年的高考试题发给老师们学习研究, 让老师们对照 04 年的考试大纲研究各考点所涵盖的内容, 弄清每个考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高考试题的形式、 难度控制和方向目标, 从微观上分析试题特点, 摸清命题思路; 从宏观上把握高考改革新动向。

 在第一轮复习中, 我们强调要狠抓基础, 注重能力, 克服急于求成、 一步到位的浮躁心理, 要求不赶时间, 不走过场, 要依纲靠本, 联系实际, 培养能力, 以章节过关和板块结合, 稳扎稳打, 注重从学科上把握知识网络, 掌握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让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

 展过程。

 例如化学科在 05 年备考中提出了厚基础、 重理解、 强能力的明确思路, 并在实际复习中狠抓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突出知识与生活、 生产、 社会、 科学、 技术(即“STS” 内容 )

 的联系。

 结果高考取得了平均分 560. 8 分, 是我校化学科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 列市第四名, 比去年增加 36 分。

 其次, 狠抓综合科的备考工作, 以之为突破口。

 综合科备考难, 有其根本原因:

 学生不重视、 教师是“多国部队” , 难于统一指挥, 内容多、 知识面广, 学生兴趣不一致等。

 上届备考由于不够重视, 吃了亏。吃一堑、 长一智, 今年学校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正确的备考策略, 明确提出“综合>3>X” 的备考思路, 并从多方面支持综合科的备考工作, 教师配备上抽调了多位 X 科教师任教综合科, 测试上给予充足的时间支持,评卷上给予读卡支持, 教学上给予外出学习交流的支持, 学生工作上年级给予宣传、 协调等的支持。

 由于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综合科全体教师同心协力, 真抓实干, 发挥各自的优势, 抓好每一个章节的基础,层层把关, 做到上课要点化, 要点习题化, 习题系列化。

 通过定期的各科单元测试, 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一模后, 坚持周周练、 周周考, 对学生的练习分班包干, 每一位教师具体联系一个班, 负责练习的检查和批改, 然后进行交流沟通, 对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解决。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高考综合科平均分比上届高出 10 分。

 第三, 改革评价方式, 营造竞争环境, 提高备考效益。

 今年我校在各次考试学生的成绩统计、 评价方面进行以下三项改革:

 一是采用了广州市一些学校使用的相对分统计方法, 即(卷面分-平均分)

 ÷平均分×100, 得到学生各科的相对位置成绩。

 这种统计方法有利于教师、 学生分析学生的强势学科与薄弱学科, 调整备考策略。

 二是每次考试后, 统计各班各科平均分的增减比例, 即当次考试各班各科平均分÷高三分班时该班该科平均分, 得到一个比例系数。

 这种统计方法可以比较各班各科当次考试的进步或退步情况, 有利于比较科学地评价各班各科的教学成绩, 促进公平竞争。

 三是改革高考奖励方案, 将高考各班上各条分数线人数与高三分班时学生的年级排名挂钩, 进行比较统计, 即起点、 终点评价。

 这种统计方法使各班的高考竞争位于同一起跑线上, 使高考的奖励更加公平、合理。

 今年我校的统计改革实验、 营造了公平竞争环境, 受到高三级教师的欢迎, 调动了教师备考的积极性,提高了备考针对性,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 团结协作, 发挥团队作战的作用

  一所学校的高考, 不能单靠某一教师或某一学科的作用, 它是一项集体比赛, 必须团结协作, 发挥团队作战的作用。

 团队作战, 既有同科组教师间团结, 更有跨学科教师间的协作; 既有教职员工的团结, 更要有教学一线与非教学部门的通力协作, 既有学校师生的奋力拼搏, 更要有学校与家长的荣辱与共。

 这几年汕头侨中能在高考中不断取得佳绩, 还是靠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

 首先, 领导亲抓, 众志成城

 高三年级几次成绩分析会、 报名会、 填报志愿会, 学校领导班子都亲自参加, 认真听取各科、 各班的分析, 并对以后的工作 做了安排布置, 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到高三年级, 现场办公, 了解高三年级师生的需求, 及时帮助解决, 极大地激励了高三师生的士气。

 本届高三新班主任多, 缺乏实际经验, 备考有一定难度, 为此, 校领导对他们悉心指导, 对重要的班会和家长会, 提供内容, 并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做好学生的工作, 形成了众志成城抓高考的良好局面。

 其次, 培优扶差, 齐抓共管

  培优扶差是我校历年来备考中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通过不断的改进完善, 在这几年的高考屡尝甜头,今年也不例外。

 在培优工作中, 我们坚持做过细的工作, 不是简单地集中培训, 而是坚持三步走; 首先分科分类排队, 筛选出一定比例人数, 以学科为单位, 利用下午第八节的时间, 组织培优班对优秀生进行培训、 指导, 各学科科任老师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针对优秀生在课堂内“吃不饱” 的情况, 有的放矢的加大培训的难度和密度, 以满足这方面学生的要求。

 校长也亲自上阵为优秀生们上课。

 其次以“小老师” 锻炼尖子生, 就是每天早读课班主任都安排他们到讲台上充当小老师, 给同学解答疑问或介绍学习经验、 解题心得、 典型例题等, 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尖子生的好办法。

 再次, 推出“尖子+名师” 工程, 就是在一模考后, 学校根据一模考试的情况, 组织骨干教师对在一模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尖子生实行“导师制” 的指导。

 今年高考取得总分在 700 分以上的学生无不出自培优班。

 在抓好培优工作的同时我们不忘中下层学生, 作好扶差工作, 为此学校开设第八节答疑辅导课, 安排教师下班解答学生每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部分学生课堂消化不良的现象, 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

 办好英语Ⅱ 班、 再现高考亮点

  去年我校开设英语Ⅱ 班,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创出高考新亮点。

 今年学校新领导班子成立后提出了办学新思路:

 将汕头侨中办成具有英语特色的文体见长的重点中学。

 为了使这一决策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落实, 高三选科时学校领导亲自为学生作关于开设英语Ⅱ 班的目的和意义的动员报告; 安排教师时挑选听说能力好的教师任教英语Ⅱ 班, 并在总结去年办班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包班” 教学

 经过一年来师生们的努力拼搏, 终于在高考中又一次取得好成绩:

 由 98 名学生组成的两个英语Ⅱ 班参加高考, 有 64 人考上本科线, 本科上线率达到 65. 3%; 有两位学生英语科成绩在 800 分以上, 有 34 位学生英语科成绩在 700 分以上, 平均分达到 678 分, 高出年级其它班平均分 120 分, 英语Ⅱ 科平均分也达到 561 分, 取得在选考各科中位于前列的好成绩。

 同时在英语科和英语Ⅱ 科涌现出一批学科尖子生:

 刘苏曼同学英语科 877 分列全市第一名, 英语Ⅱ 科 722 分并列全市第八名;

 黄玳晗同学英语科 810 分并列全市第十名;

 张洋城同学英语科 783 分并列全市第 24 名, 英语Ⅱ科 734 分并列全市第五名;

 蔡孝纯同学英语Ⅱ 科 734 分并列全市第五名;

 王卫钊、 吴怡文、 曾琳琳同学英语Ⅱ 科 703 分并列全市第十八名;

 林爽同学英语科 796 分并列全市第十五名;

 林敏、 扬敏莹、 蔡潞莎同学英语科 783 分并列全市第 24 名。

 这些数据说明了科学的决策, 再现了我校高考又一亮点。

  总结过去, 我们无怨无悔。

 展望未来, 我们信心百倍。

 在新一年的高考备考中, 我们仍将继续加大高考备考的力度, 作到未雨绸缪。

 2006 年高考备考工作思路:

 1、

 坚持以生为本, 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学风;

 2、

 注重人文关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团结协作, 发挥团队作战精神;

 3、

 坚持与时俱进, 关注高考动态, 研究备考策略;

 4、

 加强管理的科学性, 抓好备考工作的落实;

 5、

 提高第二轮备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备考的整体效能;

 6、

 继续做好标准分的预测工作, 发挥其指导作用。

推荐访问:与时俱进 再创佳绩 佳绩 再创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