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2022年),供大家参考。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竹条小学
张红菊 摘要::新的教育理念,使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和谐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才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为实现教育目标共同努力。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效果与反思成为本文需要加以论述的重点。
前言:教师怎么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生?怎样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这是教师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教师和学生就会相互信任、和睦相处,教师才会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整个教育过程就会顺利地进行,教育效果也必将是理想的。反之,学生和教师不合作,产生敌对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后果。我们提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协调的状况,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
二 和谐的师生关系内容之构成
要形成师生的和谐,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满腔热情鼓励和肯定学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哪怕是很细微的成绩给与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它是活跃的和朝气蓬勃的,而不是靠压制、奴役学生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以下这些特征:
(1)、坦白或明朗——彼此诚实不欺诈。
(2)、关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对方所重视。
(3)、独立性—— 一方不依赖另一方。
(4)、个体性—— 一方允许另一方发展其独特的个性与创造。
(5)、彼此适应对方的需要—— 一方需求的满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牺牲为代价。
那么,根据以上的这些特征我们如何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三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之途径
(一)、变“单向型”为“双向型”。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单向型”的。所谓“单向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梦想时,一个小男孩怯怯地举起手,站起来说:“每当皓月当空,夜深人静时,我总想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他把话说完,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老师说:“我们的梦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不能是丑恶的、大家反对的。”小男孩听后哭了,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把他当年作的诗补全:“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日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春季的鲜花盗去,装扮夏天的风流。我想成为一名大盗,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已伸出的‘黑手’……”。
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的。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二)、变“功利性”为“合作型”。
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为此,才能满足各种衡量教育质量的硬性指标。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
所谓师生合作,即前之所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我在上完《孝敬父母》这节课后,记下一段随笔:“我问孩子们:‘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准备吃哪个?’孩子们大声嚷着:‘吃小的。’正当我为自己的教学效果窃喜时,突然文静的张雨站起来说:‘老师,我想两个都咬一口。’同学们哈哈大笑,我愕然,心里犯嘀咕:这孩
子怎么这么自私。再看张涵,还一脸的委屈。于是,我耐着性子问道:‘能说说为什么吗?’‘我要把甜一点的那个给妈妈,因为妈妈平时就是这样把最甜的苹果挑给我吃的。’我震惊,我更感动,我把张雨紧紧地搂在怀里……”
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三)、变“间离型”为“和谐型”。
“间离型”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不产生间离?此外,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班主任,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他对这位班干部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这位学生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课后,任课教师告诉这位班主任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这位班主任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他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他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这位班干部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这位教师才知道他的心因为自己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
师生主体论认为,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当然这都要以和
谐为基础的。
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效果与反思
(一)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师生关系的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
“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
某市督导室对一所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两个题目,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结果集中在一位老师身上。他们听了这位老师的一节随堂课,课堂中的师生情感交融使听课者深受感动。
(2)师生关系影响学生与教师交往的频率。
学生与老师关系好,则经常与老师交往,因而容易得到更多的教益,相反与老师关系不好,则常常是有问题也不去问老师。
(3)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我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我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老师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
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二)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教与学达到共生共长的基础。那么,我们每天可以反思:今天我表扬学生了吗?都表扬那些学生了?表扬的方法、方式如何?相应地,今天我批评学生了吗?我批评的方法方式怎样?在课堂上我今天发脾气了吗?我除发火之外再也没其它方法可以能更好的解决了吗?今天我解决师生的矛盾方法是怎样的?……。我们走进课堂来看,有些老师对表扬学生的词语非常吝啬,甚至于课堂上从来都没有表扬过学生,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学生如果喜欢你就学你这科,如果不喜欢你他们就不学你这科。
探讨、研究、解决师生间矛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改善师生间关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他们乐于学习,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起着良性的循环。当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还存在其他许许多多不同的矛盾,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本文所涉及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而处理矛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有待于大家的进一步探讨。
构建和谐生生关系
竹条小学
张红菊
想要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基石。卡耐基曾经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个人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个体,人一生中最长、最重要、最宝贵的时间都是在与人交往中度过的。对于我们来说,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是成长的重要场所,我们在班级中上课、交往、参加各种活动,所以同学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成长影响很大。
实践表明,在一个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为荣的集体里,我们都能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孤独者可以得到温暖,缺陷者可以得到补偿,愚者因而变智,弱者因而变强,人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那么,我们该怎样营造良好的生生关系呢? 一、在班集体建设中营造良好的同学关系
我们的学校生活中主要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集体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记得我们争创文明班级和建设优美教室、文化特色班级时,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积极配合班主任积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互相体贴理解,有难同帮、快乐同享,每个细节大家都非常用心,讲台上,窗帘前,每个人从家里带来花花草草,各个小组之间团结合作,各尽其智,色彩艳丽内容充实的黑板报,脚步一致口号响亮的跑操,整齐划一,动作到位的广播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门口写满了我们记忆的宣传板,还有我们班讲台上温馨的小贴士以及围住窗帘的小熊玩偶,我们每个人共同创建了良好的班级文化,赢得了荣誉和称号,加强团队精神的塑造,增强班内凝聚力,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 二、在平时学习中营造良好的生生关系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同学一起看书学习的身影,遇到问题眉头紧皱,转过身和后面的同学一起讨论的身影,小组长检查背诵,态度端正,严格要求的身影,上课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小组组内都认真讨论,仔细思考的身影,还有那些为同学服务的科代表们,也就是在这些每天看似平凡而又普通的细节中我们共同营造
了一种良好的生生关系,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我们共同思考所遇到的问题,一起解决,亲密了友谊,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思维的宽度在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使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 三、在住校生活中营造良好的生生关系
我们刚刚走进新的环境,面对突然增大的学习任务,以及离开家的不舍,一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我们,又有几个人没有在开学的那几个月,躲在被窝里偷偷的哭呢?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走进宿舍见到室友时的欣喜么?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拿着热水瓶,结伴去水房打水时谈论的那些小心事么?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晚上围成一圈,倾诉彼此心中的烦恼么?记得有一次我们宿舍的一位同学的手不小心划破了,大家手忙脚乱的帮忙,有的拿来了创可贴,有的拿着纱布,有的插不上手,急的在一边问这问那,那温馨的场景,积淀的是我们心中对彼此的关心和对那份友谊的珍视。的确,我们在宿舍生活中学到了很多,我们懂得了关心他人,我们懂得了学会分享,我们更懂得了,与人为善。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也许只是室友们不舒服时一句关心的问候,也许只是顺手帮忙提走了值日生放在在门口的垃圾袋,也许只是看到阴天顺手拾进了室友的衣服,但是,就是这些,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彼此看做了最亲近的人。
宿舍是小家,班级是大家,营造良好的生生关系,人人有责,希望我们能长期处于友好团结氛围中,建立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和谐关系,让我们班级真真正正的成为我们的一个家,让和谐之花开满校园。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成绩的前提
竹条小学
丁伟
现在的老师往往有一种感觉: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特别是有些...
推荐访问: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浅谈 构建和谐 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