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犯罪心理论文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8-09 19: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犯罪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犯罪心理论文

 

  李天一案例犯罪心理分析及思考

 一、 人物简介

  李冠丰(1 996年4月25日—), 曾用名李天一, 歌唱家李双江与梦鸽的儿子。曾就读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一)、 美国沙特克圣玛丽高中(Shattuck-St.Mary"s School, 因不遵守学校的规定被开除)。

 因2011 年“李天一打人事件”(收容教养期满后改名)

 和201 3年“李冠丰案” 而引起关注。

 201 3年8月28日, 李冠丰等5人涉嫌犯强奸罪一案在海淀法院开庭审理, 李冠丰否认强奸受害人。

 8月28日至29日, 李天一案经过两天庭审, 法院方面称择期宣判。

 五名被告中, 只有李冠丰是做无罪辩护, 其余四人均已认罪。

 201 3年9月26日, 海淀法院对被告人李冠丰等5人强奸一案进行公开宣判, 李冠丰被判有期徒刑1 0年。

 二、 人物经历 李冠丰4岁时获得“申奥大使” 的称号, 并学习钢琴, 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先生; 8岁开始学习书法至今, 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先生; 1 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此说法并不准确)。

 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 中国作品演奏奖。

 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 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

 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 银、 金奖。

 并入选2009激情奥运爱我中华青少年书画双年展。

 2009年入选为最年少的海淀区书法协会会员。

 2011 年8月 , 李天一与好友张光亿在中 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办“ 爱在北京” ——天· 亿假日歌友会, 两位90后北京小孩儿以歌会友。

 李双江、 梦鸽夫妇、郁钧剑、 魏金栋、 吕薇等音乐名家都有出席。

 2011 年9月6日晚, 李天一在北京市海淀区亿城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伙同其友将彭姓小区业主夫妇打伤, 后被小区其他住户合力拦截, 后被拘留, 据称未被拘留超过1 5小时。

 事后, 其父李双江前往医院探望伤者并作了道歉。

 201 3年2月1 7日晚, 李天一与另外4个男孩在北京一家酒吧内, 将一名喝醉酒女孩带至一宾馆内轮奸。

 2月20日, 涉案人员李天一等五人抓获, 现该五人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

 三、 人物奖项

 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 中国作品演奏奖 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 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 四、 事件经过 2011 年9月6日, 李天一与苏某涉嫌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殴打他人并损坏他人机动车被刑事拘留。

 现场民警从李天一驾驶车辆中起获的枪状物经鉴定为塑料玩具枪。

 2011 年9月6日21 时许, 李某(男, 1 5岁, 北京市人, 学生)、 苏楠(男,1 8岁, 北京市人, 学生)

 在海淀区马连洼北路西山华府小区附近因纠纷谩骂、 殴打他人并损毁他人驾驶车辆。

 9月7日, 公安机关依法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李某、苏楠刑事拘留审查。

 在审查中, 李某、 苏楠对上述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综上, 李某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1 7条之规定, 公安机关决定对李某由政府收容教养1 年, 已送交执行; 另已决定依法对苏楠提请逮捕。

 201 3年2月1 9日, 一女子报警, 称其被某歌唱家之子李某等人轮奸。

 201 3年2月20日, 李某等5人因涉强奸罪被刑事拘留。

 201 3年2月27日, 李某等5人涉轮奸案因案情复杂, 被延长拘留一个月。

 201 3年3月7日, 检方表示, 李某等五人因涉嫌强奸罪已被依法批捕。

 201 3年5月6日, 检方受理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移送审查起诉李某5人涉嫌强奸一案。

 其间, 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一次。

 201 3年6月27日, 警方证实李某一案已侦查完结, 进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

 201 3年7月8日, 检方以李某等人涉嫌强奸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201 3年8月28日, 李某等5人涉嫌犯强奸罪一案在海淀法院开庭审理。

 201 3年8月28日至29日, 李天一案经过两天庭审, 法院方面称择期宣判。

 五名被告中, 只有李天一是做无罪辩护,其余四人均已认罪。

 29日晚, 梦鸽首度发声,斥魏某律师公报私仇。

 五、 事件影响

  201 3年2月25日,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轮奸案事件持续发酵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 中国网友给予的强烈关注和愤怒也引起了 外媒的注意, 美国、 法国、 印度、 日本等多国媒体对此事进行了 报道, 李天一一跃成了 “国际名人” 。

 201 3年2月22日, 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涉嫌轮奸被拘, 美国《惠芬顿邮报》、葡萄牙《公众报》、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都以《将军之子涉嫌轮奸》 作出了相关报道, 大多数都刊登在了亚洲版面的醒目位置。

 这不是李天一首次在国际报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2011 年1 5岁的他无照驾车并

 殴打一对夫妇也曾引起国外媒体的强烈关注。

 这起事件也在外媒的报道中被再次提及, “这位年轻人不是第一次引起公众的注意, 2011 年面对成千上万愤怒的中国网友, 他的父亲李双江曾经为他向公众低头道歉。

 ”

 两起案件的叠加令李天一在与他父亲李双江相关的外媒报道中占据了 可观的版面。

 在谷歌搜索“李双江、 歌唱家” 的关键字有近万条新闻, 而再次搜索“李双江、 李天一” 则出现60000多条新闻。

 中国网友愤怒评论被多次引用 国外媒体对这起案件还冠以另一个标题——《权贵之子引中国网友愤怒》, 法新社就是其中之一, 并称“关于这名年轻人被拘捕的消息在微博上被转发了 成千上万次。

 ” 文章对中国网民的评论多次引用, 一位网民说:

 “小子, 你怎么就不能停止祸害别人、 快点长大。

 你父亲有一个辉煌的过去, 你却在亵渎这一切。

 ”

 印度英文报纸《印度斯坦时报》 则在报道中写道, “李天一在中国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数万网友愤怒于这位名人子弟的生活作风, 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

 文章同样列举了 不少中国网友的评论, “中国网友‘linjian’ 表示:

 ‘李天一不值得同情, 犯错就应该去承担, 名人之子不应有特权’ 。

 ”

 这些报道也令国外网友表示震惊与不解, 名为“Palaver” 的网友在《印度斯坦时报》 的报道下评论道, “这个被宠坏的孩子涉嫌轮奸, 他是精神有问题吧。生活中, 没有假释。

 ” 而网友“sscon4” 则表示, “轮奸妇女这样的恶行必须重罚, 名人子弟也必须一视同仁。

 ”

 六、 案件分析 李天一犯罪的原因有三:

 (1) 、 家庭原因

  中国的父母都有这样一种理念, 那就是爱子心切, 无论是高管还是权贵, 都有着这样一种思想理念, 那就是然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过上优越的生活, 甚至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家庭也要想方设法的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 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父母, 也是最受累的父母, 但是, 这种关爱似乎过了头。

  李天一的父亲李双江现年74岁, 而李天一今年刚刚17岁, 老年得子, 必定是倍加的关爱, 很小的时候李天一便很受学校老师的“照顾” , 他经常随父亲参加演唱会, 还举办多次自己的演唱会, 出国留学学习冰球, 13岁便拥有了自己的宝马车, 这在正常人家的孩子看来是遥不可及的, 但是李天一却轻而易举的拿到了手中, 这不得不形成孩子的优越感, 形成傲慢的性格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2)、 个人原因

  李天一的家庭条件很优越, 各种好机会很多, 但他没有珍惜, 处处以我为中心, 极端的个人主义, 自私享乐主义。

 他的犯罪是有轨迹可循的, 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

 (3)、 社会原因 李天一涉嫌轮奸案引发激烈舆论反响, 其中一个原因是案件触动了公众对贫富悬殊和社会分化的敏感情绪。

 这是中国社会当前所面临的很多的一些问题当中的非常突出的问题, 仇官仇富。

 许多人希望通过施加舆论压力, 确保法庭公正判决。

 但也有人认为, 借助舆论影响司法是舆论审判, 会干扰司法公正。

 该案还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分歧。

 许多人将李天一称为“李衙内” , 认为其罪不可赦。

 有人还将李天一案件同其身为军旅歌唱家的父亲相联系。

 但也有李双江的支持者认为媒体大肆炒作背后是仇视社会的势力在不择手段地借机丑化李双江及其所在的体制。

 七、 个人感想

  “李天一案” 本应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 本不该如此复杂, 但层出不穷的各种话题, 各种阴谋论, 甚至还有各种“炒作” , 争执那么久、 那么激烈, 各种有形无形力量、 势力的参与, 不仅乱了 普通人的眼、 心, 恐怕连参与其中的司法人员也很难心如止水、 心若明镜。

 更何况, 诸如夏俊峰被核准、 执行死刑, 曾成杰被执行死刑, 或许还有刘志军、 谷开来等案件的判决, 太多的前车之鉴, 早已让许多人对于司法的理解与信任有了偏颇!

 无论如何, 当更多的普通人直面这份判决, 除了 心中的一丝快意, 恐怕很难再有其他的想法。

 笔者并不怀疑这份判决的公正性, 但我们能据此相信作恶者一定会得到严惩? 相信司法已真的公正? 相信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 不客气地说, 这份判决书, 甚至都无法完全消除“李天一” 一方的所有疑问!

  有看得见的事实真相, 有看不见的司法信任, 这样的司法才能让我们更接近公平与正义, 这样的判决才能让我们真正欣喜。

 否则的话, 我们的情绪表达也只是别人博弈天平上的一枚枚小砝码而已。

 这岂不是一种淡淡却又无法释怀的忧伤?

推荐访问:犯罪心理论文 犯罪 心理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