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检视问题清单:为民服务方面问题37条(2022年)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8-06 16: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检视问题清单:为民服务方面问题37条(2022年),供大家参考。

检视问题清单:为民服务方面问题37条(2022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训练检视问题清单:为民效劳方面问题 37 条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化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指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根底、利长远的“潜绩〞关注不够。比方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训练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缺乏。

 2.有时艰辛朴实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淡化,渐渐与群众众拉开间隔 ,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联络基层、效劳群众不深化,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

  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移,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宠爱“和稀泥〞。

 5.一些单位热衷于打造指导“可视范围〞内的工程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足,就怕指导不留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6.坐机关听汇报、打

  下指示、发号施令已经成了工作常态,住农村、入农户越来越少了,和群众的间隔 越来越远了。

 7.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困难性、冗杂性、长久性认

  识缺乏,没有深化领悟脱贫攻坚工作给进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立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忧虑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有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8.艰辛朴实作风、抵抗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决,不能常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殊是生活困难群众进展换位考虑。

 9.深化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情愿到冲突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10.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力量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表达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保护的少,敬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1.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确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力量还要进一步加强。

 12.基层调查争辩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把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3.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平常在办公室呆得多,深化一线、深化基层调查争辩少,理解把握科室、学员队建立情况,主要还是靠材料、

  ,还没到达亲知、深知、真知的要求。

 14.日常调研理解基层情况,多是浮在外表,蜻蜓点水,对群众实际需求理解的不全面、不深化、不系统。

  15.在日常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大了抓大事、谋进展、作决策上,思想上对党的亲密联络群众的优良作风理解不深化,虽然常常深化施工一线,但主要是解决改革进展难题,没能抽出更多时间深化职工群众,理解职工疾苦,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16.高校毕业后,始终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挺挺直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理解,渐渐就与人民群众有了间隔 ,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7.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可以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可以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效劳的意识。比方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理解的就多关心,不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忧虑。

 18.下基层与群众沟通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准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争辩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间隔 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

 19.工作中力尽所能地为群众搞好效劳,但由于长期从事机关工作,下乡的次数较少,挺直与群众打交道的时机不多,接触间隔 变远,联络不够严密,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理解

  的不多,把握的不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意识在确定程度上有所淡化。

 20.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份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对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21.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途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缺乏,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阅历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隐藏着无穷的才智和力气,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效劳群众,缺乏真功夫。

 22.“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化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23.随着参与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转变,与基层群众的联络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效劳进展、效劳决策、效劳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效劳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24.在处理加快进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

  “进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训练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足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5.随着工作岗位的转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不够,不自觉地开头与群众存在间隔 ,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洁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正确方法途径。

 26.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足、就怕指导不留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7.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足不满足、兴奋不兴奋、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消费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宽阔群众就确定对党感恩、就确定拥护党的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8.总认为“为民进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工程、大建立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殊是深化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9.平常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仆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30.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化,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受多,阅历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留意汲取群众首创的新颖阅历。

 31.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可以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32.没有完全摆正群众的位置,坚持群众路途思想上有所放松,没有充分意识手中的权利来自于人民,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络群众、联络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指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看法不够。没有很好地开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进展,考虑名次,有所无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挺直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3.一切为人民打算的理念树立得不牢,没有把人民群众需

  求作为谋事、干事、创业的动身点和落脚点。总认为自己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情况纯熟,对基层群众特殊是农民格外理解,群众有什么想法不用问都知道,基层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一看就明白。

 34.主观上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割裂开来,更多的是注重上级的支配,而倾听群众心声、理解群众意愿的工作做得少,没有真正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

 35.虽然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挤时间、找时机深化基层、深化群众,但由于时间有限,过程中很难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渐渐拉开了与群众的间隔 ,对基层的情况理解缺乏、把握不全,做群众工作的力量有所退化。

 36.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殊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打算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37.随着工作岗位的转变,每天忙于办文办会、上传下达,忙于各种事务的协调处理,到基层的时间少了,与群众面对面沟通谈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理解群众困难的次数少了,考虑问题更多地站在部门的立场上,对群众的需求期望考虑少了,对群众的切身利益考量少了,导致联络效劳群众不够到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得不够好。

推荐访问:检视问题清单:为民服务方面问题37条 检视 清单 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