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8-04 17: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 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

 大分教师的反思通常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来反思, 笔者认为, 除了从教学几个大方面反思教学效果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处进行反思。

 一、

 生动的过渡语言 一堂数学课堂一般由导入、 新课、 小结、 练习和课后作业等部分组成, 而过渡语言在各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设计恰当独到的过渡语言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 更加流畅。

 当你聆听名师的课, 觉得几乎每一节都讲得行云流水, 天衣无缝, 笔者分析出除了他们善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每个环节之间独到的过渡语。

 好的过渡语言也是激发学生, 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催化剂。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 教师出了 两道式子让学生分组计算比赛, 结果很明显地分出输赢, 学生嚷着不公平, 此时教师说:

 “看来确实是老师出的题有点不公平, 那究竟左边的式子与右边的式子有什么异同呢? 四人小组一起找找看。” 通过小组讨论后并发言了自己小组的探索与发现后, 教师说: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 猜想出了有关这两道式子的特点, 但是, 你们的猜想对吗? 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一下, 试试看。” 如此一过渡, 将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和应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过渡语是简短的一句话, 教师应该像小学生摘录优美句子一样,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说出来的, 发现值得收藏的, 都应详细地写进反思教学中。

 以下是笔者收藏的一些得意之作:

 “同学们真聪明, 猜想了圆有这么多特征, 但是你们的猜想都对吗?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办法来验证一下, 试试看, 看谁最棒!”“大家学习的劲头真大, 刚才的方法学会了吗? 好!

 老师出道题, 检查一下谁真的学会了。”“这个同学回答的真好!

 接下来的问题, 谁能回答得更出色?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 在小组中, 比比看谁的收获最多。” …… 二、

 顿悟的“灵感”

 课堂教学中, 灵感的出现, 往往是突如其来的,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 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得到激发, 产生一些瞬间灵感, 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完善了教学设计。

 这些“智慧的火花” 常常是不由自主、 突然而至, 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 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例如《路程、 时间与速度》 的教学中, 在巩固练习中我用了《龟兔赛跑》 的故事分别设计了求路程、 时间与速度的练习题, 在出示并完成了前两道求路程和时间的题目时, 有的同学在下面就小声说, 第三道肯定是求速度的。

 我灵机一动, 为啥不让学生试着自己编写一道关于求速度的《龟兔赛跑》 的故事呢? 这样可以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教学的灵感, 我将这编写与解答应用题的形式再应用到其它课题的教学中去, 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灵感的获得虽然具有偶然性, 但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凭空臆想, 而是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

 若没有深厚的功底, 是不会迸发出思维火花的。

 教学灵感的闪现, 是教师本身知识的信息与经验方法的信息和新课题信息的交融, 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突然接通。

 因此, 所以教师平时应多观察、 多反思, 提高自身的教学灵感。

 三、

 精辟的例证 对于小学生, 数学的概念比较抽象, 通过设计例证, 揭示概念的属性, 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例证的数量可以影响学生对概念属性的理解, 例证太少, 学生不够充分理解其属性, 难以分析、 比较、 区分相似的概念。

 反之, 例证太多, 其中无关属性就可能掩盖了本质属性。

 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 反思, 再尝试, 再反思, 将例证设计至最简单精辟。

 如教学一个数乘(或除以)

 小于、 等于、 大于 1 的数(0 除外)的特点。

 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肯定会很快混淆它们的结果。

 笔者通过教学中不断的尝试与反思, 现在只需举一些简单容易计算的等式, 学生便记忆清楚了:

 1×0. 1=0. 1, 1×1=1, 1×10=10; 1÷0. 1=10,1÷1=1, 1÷10=0. 1。

 总之,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 有效的反思, 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 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才会不断地提高。

 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 让我们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进。

 姓名:

 陈艳文 单位:

 高州市长坡中心小学 类别:

 小学数学 联系电话:

 13929738275

推荐访问: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 数学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