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讲话(全文)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8-04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讲话(全文),供大家参考。

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讲话(全文)

 

 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 大家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守住第一次》。

 县检察院检察长陈恩志、 县委常委、 县纪委书记李龙舟两位同志分别作了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讲话, 列举了很多案例,发人深省、 震人心魄。

 这次警示教育大会, 对我们在座各位领导干部来讲, 既是一次激励与鞭策, 也是一次告诫与提醒, 更是一次心志的砥砺和灵魂的洗涤。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一定要以案为鉴、 深刻反思, 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管好自己、 带好队伍, 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推进全县科学发展、 后发赶超、 同步小康。

 下面, 我就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几点要求:

  一、 坚守道德底线, 陶冶高风亮节的情操

 为什么要先强调这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 什么样的人不重用, 都要把德放在首位”。

 十八大以来落马高官李春城、 刘铁男、 李达球都可谓能力不凡, 但也都是在德上出了问题、 栽了跟头。

 个别德行难以担当的官员, 加深了人民对我党的误解, 对我党形象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孔子说过: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关乎人心相背, 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 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首先, 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精神的支柱, 信念是行为的源头。

 干部清正的根本是要坚定政治方向、 站稳政治立场。

 “舟必漏雨后水入, 土必湿而后苔生”。

 大量的腐败案例警示我们, 理想信念一但滑坡, 追求事业就会被追求享乐所替代, 追求公益就会被追求私利所替代, 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方向, 在各种侵蚀和诱惑面前败下阵来, 坠入腐败的深渊。

 坚定理想信念, 最重要的是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在政治上清醒坚定, 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

 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 都必须严守党的纪律,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坚决贯彻党的决策部署, 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 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坚决维护党中央、 省委、 市委和县委权威。

 要学习杨善洲同志 60 年如一日,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摒弃一切畏难情绪、 腐朽思想, 全心全意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其次, 要培养高尚的个人情操。

 操守是一个人志行、 品德和气节的综合反映, 也是一个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

 具体来说就是:

 情趣要健康。

 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 但以低级趣味作为爱好就不正常了。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领导干部不仅要抵制低级趣味, 还要对自己的兴趣、 爱好、 习惯有所节制, 切忌玩物丧志, 成为不法分子腐蚀的缺口。

 赖昌星说过一句话:不怕什么法律条文、 规章制度, 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

 大家必须要引起高度警觉。

 心胸要豁达。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心胸宽广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

 要以容人的雅量、 容事的气魄, 协调各方关系, 团结不同性格、 不同能力、 不同年龄、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意见的人, 心中想大事、 手上抓大事, 对急难险重之事, 举重若轻、周密谋划、 妥善解决。

 对无伤大雅的小事, 不能锱铢必较、 耿耿于怀。

 处事要公正。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要摒弃社会不良风气, 从自我的小圈子中超脱出来, 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 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私心杂念所困, 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光明磊落做事、

 坦坦荡荡做人, 公心办事, 不分亲疏厚薄, 不凭感情用事, 不掺个人恩怨, 不带个人私利。

 再次, 要弘扬优良的干部作风。

 去年以来, 全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 市委、 县委十项规定, 作风有了明显的好转。

 但作风问题就像“牛皮癣”, 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 抓一抓有好转, 松一松就反弹。

 近段时期以来, 公车私用、 公款消费、 违反上班纪律、 会议纪律等不良作风又有所抬头。

 3 月 25 日, 黄泥乡副乡长提名候选人安鹤飞酒后驾驶公务车辆造成 1 死 3 伤。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 个别干部在 XX 消费, 以单位名义开具发票, 被省纪委责令查处。

 这些不良作风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对落实八项规定还存在观望心态、 侥幸心态和变通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纪委全体会议上强调, 发布八项规定只是改进作风的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

 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 更不是最终目的, 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 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以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 善始善终, 善作善成。

 我们务必按照中央和省委、 市委的要求,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大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 持之以恒抓好作风改进。

  二、 坚守权力底线, 广怀天下为公的胸襟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正确用权会造福百姓, 以权谋私则会祸害群众。

 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

 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 就要谨慎。

 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承载着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秉公用权, 还是以权谋私? 今天在座的都是股级以上的干部, 手中都掌握一定权力,如何正确看待和行使权力, 值得每一位同志冷静地思考。

  第一, 正确行使权力。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中国梦——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正是天下为公的生动写照。

 我们要把权力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上, 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 不越轨、 不出格, 始终做到公正用权; 要把权力用在解决民计民生上, 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 最可靠、 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切实做到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孟子说: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时刻想到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 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决不能变成谋取私利的资本和工具。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

 ”不能将精力放在比待遇高低、 权力大小、 升职快慢上, 而是要放在比奉献多少、 比贡献大小上, 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第二, 根除特权意识。

 所谓特权, 是指特殊的权利。

 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特权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侵蚀着党的肌体, 危害党的生命, 破坏党的形象。

 一些干部特权意识根深蒂固, 有的用公款进高档酒店、 抽高档烟、 喝高档酒、 坐高档车, 讲排场、 摆阔气;有的滥用权力, 专横跋扈, 蔑视群众; 有的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私利。

 毫无疑问, 特权现象是对党员干部形象和作风的一种亵渎, 是党性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的一种表现。

 特权现象严重伤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削弱了党的领导作用, 给党的事业带来了极大危害。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面前没有特权、 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按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 不超越用权的界限, 按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不任意妄为, 按规定的责任行使权力、 不逃避约束, 始终做到依法依规用权。

 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做到有权不搞特权, 掌权不谋私利, 决不能把权力作为个人、 家属孩子、 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的工具, 决不能为朋友乱用权力、 为铁哥们破坏规矩、 被美色乱了分寸。

  第三, 主动接受监督。

 监督就如一张“安全网”, 又似一堵“防火墙”, 是杜绝腐败的灵丹妙药。

 许多案例表明:

 失去监督的权力, 必然导致腐败; 干部拒绝监督, 迟早要出问题; 权力暗箱操作, 往往弊端丛生; 权力在阳光下操作, 才是最有效的监督。

 正确对待监督, 自觉接受监督, 不仅是对组织负责, 也是对个人负责。

 要认识到监督本身是对我们真心的关爱、 真情的保护、 真正的帮助, 决不能把上级监督看成是对自己不信任、 把同级监督看成是跟自己闹别扭、 把下级监督看成是影响自己的威信。

 经常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 不断提醒自己, 闻过则喜、 闻过即改, 及早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问题。

 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 更要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纪国法的监督之下, 勇于接受各方面监督,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 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养成在监督之下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中工作和生活习惯。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在加强自身监督的同时, 担负起组织监督的责任, 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 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 党组织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实行到哪里。

 三、 坚守廉政底线, 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

 “贪”近似于“贫”, “婪”近乎于“焚”, 贪婪就会玩火自焚。

 清正廉洁是政德的内在要求, 是干部履职的底线。

 对于不听教育、 不接受监督, 敢于以身试法的腐败分子, 县委的态度是:不管是谁, 无论贡献有多大、 职位有多高, 都绝不手软, 严惩不贷。

 手莫伸, 伸手必被捉。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要常思贪欲之害。

 “贪如火, 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 不遏则滔天。

 ”人有七情六欲, 但应当控制在合理限度内, 无限膨胀的欲望会使人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2014 年 9 月, 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被中央纪委查实了受贿问题, 其收受大量玉石, 占受贿总额近八成的事实也浮出水面。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倪发科为玉石、 字画等“雅贿”所击溃, 被熏心物欲所擒获。

 倪发科的落马, 为领导干部面对纷繁的物质诱惑, 面对奢靡、 享乐之风, 如何把握住自己, 敲响了警钟。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 享乐主义盛行,不仅腐蚀干部、 损害形象, 也危害公信、 败坏风气; 不仅弱化党自身的凝聚力, 也消解着社会的“精气神”。

 任由其蔓延而得不到有效遏制, 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 失去血脉、 失去力量。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 吾日三省吾身, 算好政治账、 经济账、 名誉账、家庭账、 亲情账、 自由账、 健康账, 坚持秉公用权、 为民用权, 决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收敛钱财的资本和工具。

  二要常弃非分之想。

 心态决定状态。

 凡属心有所动, 就会播下行动的种子。

 有几种心态值得警惕:

 一是“吃点拿点不算么事”的自我原谅心态; 二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享乐心态;三是“别人这样我也这样”的从众心态; 四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弄权心态。

 正是这些心态,把“非分”变为“正常”, 把“羡慕”当成“追求”, 把”虚想”变为“实做”, 最终思权落陷阱, 想财入孔方, 可谓“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其教训十分深刻。

 成败只在一时之志, 荣辱全凭一念之差, 要做到“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把握住人生的正确航向。

 领导干部一定要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克己奉公、 多作贡献。

 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 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在事业上一定要年年有进步, 在职务上一定不要年年想提拔; 在名利上一定要知足常乐,在工作上一定不要安于现状。

 要知恩图报, 知责不殆, 切实树立起只讲奉献、 不求索取、 清正廉洁、 一心为公的崇高精神境界。

  三要常怀律己之心。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 胆子太大也不好。

 ”去

 年以来, 我们开展了学习党纪党规党法活动, 取得了一定成效。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这项活动作为常态工作抓好, 坚持学法纪, 懂法纪、 守规矩, 明白哪些事可为、 哪些事不做; 坚持依法决策、 依法行政, 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制度确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 促进廉洁自律。

 要“慎独”: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慎重对待朋友交往, 坚持择善而交, 多同职工群众交朋友, 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 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 不为物欲所诱, 不为人情所扰。

 要“慎微”:注重生活和工作的细节, 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避免积小恶成大恶。

 要“慎始”:“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正如刚才大家看过的警示教育片——《守住第一次》, 初之不慎, 便会一而再、 再而三, 一发而不可收, 最后自己毁掉了自己。

 要“慎终”:少数同志认为自己“已是黄花落叶时”, 年龄到杠、职务到期、 权力到头,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切勿因一念之差毁了一世英名、 晚节不保。

  四、 坚守职责底线, 争当励精图治的典范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领导者手握重权, 身居高位。

 但是,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力意味着责任; 岗位是组织安排的, 岗位承载着使命。

 要切实做到勤廉从政、 奋发作为, 以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作风, 以时不我待、 寝食难安的责任感, 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1962 年冬天, 焦裕禄同志来到当时内涝、 风沙、 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 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

 1964 年 5 月 14 日, 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 年仅 42 岁。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 铸就了亲民爱民、 艰苦奋斗、 科学求实、 迎难而上、 无私...

推荐访问: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讲话 会上 全县 党员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