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
摘要:
新课标对解决问题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一学段的解决问题主要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 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决问题教学便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教学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多数需要老师示范、 引导。
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时期, 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 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模仿性强。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 教学中即使“朗朗上口” 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
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 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 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 对解决问题只是一味模仿, 比如学习乘法知识时, 解决问题全部是用乘法解决列式, 学习除法知识时全部是用除法列式。
没有真正意义懂得。
提起小学生数学中“解决问题” 的教学, 很多老师都愁眉苦脸, 感觉无从入手, 而学生更是非常害怕, 更严重的甚至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这就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留下了阴影。
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解题方法。
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上课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引起需求, 解决问题
小学生天性好奇、 好动、 又爱表现。
注意力很不稳定, 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 但时间不长。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教学中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 图文结合, 把问题的情境再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 更好地理解题目。
教学中根据素材创造一个生活情景, 让学生更直观, 形象理解意思, 同时也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良好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和看图说话能力(现在教材中解决问题多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这种能力需要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 采用“观图思文, 读文想图, 图文合一” 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 归纳与类比收集信息, 引导学生们说图意, 在提取出简练的数学语言的过程中, 形成收集信息、 整理信息及对问题的深度理解。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先让学生看图, 同桌说说, 请生汇报,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让学生一齐说说, 理解题意。
其次是要求学生读懂题中的每一句话, 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 要读懂题, 弄清题意, 确实不易, 教师授课起来很辛苦。
又由于不少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 对阅读题目的本质缺乏认识, 往往会对阅读(读题)
教学忽略而过, 课堂上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造成急功近利的短视。
读题必须认真, 仔细。
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 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经过怎样? 结果如何? 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 哪
些条件?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 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
一旦了 解题意, 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学生读题后, 让学生提问, 那些字不会认识, 那些词意思不理解, 让学生在读一读, 勾出题中重要语句和条件, 抓住题中关键词句, 为分析数量关系打好基础。
第三要培养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反映, 同时又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以, 应该鼓励学生说解题思路。
如何提升学生口述思路的水平? 首先要教给学生口述的方法, 建立相对规范的表述模式, 然后是多创造说理训练的练习形式和机会给学生。
如"根据……可以知道……” 或“从……得出……”“先……再……” 等。
这不仅是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
我在教学中先让班上的优生说, 带动其他学生说, 久而久之,学生由怕说变成不怕说。
最后要培养学生检验的良好习惯。
当学生经历对信息的筛选,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后, 一般都能列出算式并计算。
但此时, 并不代表应用题的全过程已结束。
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检查单位名称, 答案是否写全, 写对了 , 验证计算是否合理正确。
这对与学生今后学习应用题都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 课后立足生活, 拓展延伸
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题材, 鼓励学生去经历、 发现、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去学数学、 做
数学。
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 小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 是正式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
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解决问题的结构、 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 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 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 做好解决问题的教学。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解决问题 浅谈 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