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为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这些基础上应该怎样组织数学课堂呢?
1、让数学课堂生活化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中,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每天做完作业,你会对你的书包进行分类和整理吗?如果要对你的书包进行分类的话,你会按什么分,怎样分?”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事先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学生积极性很高,收集到“衣服商标上有 100%棉,金六福酒的商标上注有 52%,牛奶箱上标有 100%纯牛奶”等。从这节课中不难看出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会更自觉接纳知识,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展开教学
在此前我看过这样一项调查:在一线的教师队伍中,手上有教材的老师是 100%,有教参的有 60%,有课程标准的只有 15%,真正去看的只有 7%左右。这个调查结果让我觉得惊讶,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很值得我们思考,教育只是教知识吗?我们只能教教材里有的内容吗?显然这些都不是。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展开教学。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的第一位,而不是简单的用知识来衡量,只有根据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来设计课堂,课堂才会有生命的色彩。
例如刘延革老师设计的《周长》一课就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操场入手,通过不同的演示层层递进,初步感知一周的含义,然后借助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划一划,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的体验,更为巧妙的是把图形的周长从图形上取下来,变二维为一维。一方面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周长,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到“一周”是有长度的,很好地诠释了“周”和“长”的概念。
3、在数学课堂中关注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今天的数学更加注重数学的思考,更多的时候老师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应用来构建数学模型,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时特别关注问题的来龙去脉。《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老师从正方体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让它长高变成一个较特殊的长方体,再让它的长变长,就变成了一个一般的长方体,通过变式的练习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特征的认识,并正确区分了表面积和体积的感念。丰富学生对现实形体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是这样从一个点做实
做透,有种深度的发展,通过比较算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们的课堂只有多一些数学思考,才能有形色有内涵。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中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总结这样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然的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感受到猜想、进而验证、然后总结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举例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例子进入课堂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让我们的验证过程显得自然有效、有理有据,让学生真正的进入课堂。
4、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形成经验的积累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可能性》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在袋中摸球的素材,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从而引出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个分数表示。这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新知,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全过程,是学生自主的探究过程而不是教学简单说教。在教学《周长》一课可以安排了几个变式练习。先将正方形沿曲线分成两个部分,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考验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然后继续出示等边三角形被分割成两部分之后又会怎样。通过运用图形面积对周长的干扰,训练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学生要养成好
的学习生活习惯,更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推荐访问: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