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政绩观(全文)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7-31 14: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政绩观(全文),供大家参考。

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政绩观(全文)

 

 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 也是落实“十一五”规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 为什么评价领导干部要重政绩?

 “当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卖红薯” 。

 中国传统戏剧《七品芝麻官》 中这句家喻户晓的台词, 是封建制度下为官境界的一种写照。

 如果说, 这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言” , 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有所启示的话, 那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 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 要为人民执好政、 用好权, 不能无所作为, 应该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做好事, 也就是要有政绩。

 那么, 究竟什么是政绩? 概括地讲, 政绩就是执政行为所产生的积极成果。通俗地说, 它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实绩。

 追求政绩, 古今中外皆受重视, 但社会制度不同, 其追求的目的也不同。

 在封建社会, 封建官吏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家也重视政绩, 但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我们的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是贯穿我们党全部活动的基本要求。

 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都是为人民谋利益。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最根本的一条, 就是带领人民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深切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我们党取得的这些政绩, 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具体创造的。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

 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 党和人民把你放在领导岗位上, 你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以勇于拼搏、 锐意进取的精神创造一流的政绩。

 毋庸置疑,追求政绩很重要, 但追求政绩为了谁, 对于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来说更为重要。“衙斋卧听潇潇雨, 疑是百姓疾苦声” 。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官吏还有一点悲民情怀, 那么对我们党来说, 追求政绩则有着鲜明的价值指向, 那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人民办实事, 为人民谋福利。

 今天, 在各条战线, 我们党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 涌现出了郑培民、 牛玉儒、 任长霞、 宋鱼水等一批优秀典型。

 他们无私奉献,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他们的事迹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做官先做人, 万事民为先” ; “人民公仆, 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而要落实在行动上” ; “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要使群众认可” 。

 “为民书记” 郑培民的这些质朴语言, 是对创造政绩为了谁这一问题的最好诠释。

 二、 用什么尺度来衡量政绩?

 怎样看待政绩、 怎样追求政绩, 集中反映了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 指的是对政绩的总的认识和看法, 通常包括对什么是政绩、 为谁创造政绩、 如何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问题的态度。

 从一定意义上说, 政绩观是发展观的延伸和体现。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 是以人为本,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发展所创造的政绩。

 政绩本身不是目的, 它应是我们追求科学发展的一种结果、 一种体现。

 不坚持 科学发展观, 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

 现实生活中, 之所以出现形形色色的“政绩工程” 、 “形象工程” , 说到底是在发展观的认识上陷入了误区。

 追求政绩的几个误区

  一、 重近轻远。

 注重多出政绩、 快出政绩, 对长远发展缺少统筹谋划。

 二、 重表轻里。

 习惯于做表面文章, 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够重视。

 三、 重虚轻实。

 不靠艰苦奋斗、 真抓实干, 而靠欺上瞒下、 弄虚作假。

 四、 重显轻潜。

 热衷于干看得见、 摸得着的工作, 忽视短时间内无法显现成效的工作。

 五、 重硬轻软。

 喜欢追求硬指标, 轻视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 重物轻人。

 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较少顾及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七、 重局部轻全局。

 只从局部利益出发, 不从全局考虑问题, 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八、 重投入轻收益。

 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 招商引资了多少, 不看施政成本, 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才能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 衡量的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一, 政绩观正确与否, 要看它是否体现了 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 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

 所以, 看政绩, 既要看经济指标, 又要看社会指标、 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 既要看当前的经济发展, 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

 但一个时期以来, 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 只有国内生产总值才是实实在在的“硬” 东西, 其他都是软的, 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视为追求政绩的唯一指标, 结果导致

 有增长无发展, 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眼睛只盯着国内生产总值, 一切围绕国内生产总值来创造政绩, 忽视其他方面的工作, 这样的政绩只能是片面的、 错误的。

 只有树立大局观念, 善于在全局上谋划发展, 把自己分管的工作纳入全局中来思考和部署, 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 这样的政绩观才是科学的。

 胡锦涛同志关于政绩观的有关论述

  ○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 科学衡量政绩。

 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 我们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 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的实绩, 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 应经得起群众、 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 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 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 正确对待组织、 正确对待自 己的试金石。

 第二, 政绩观正确与否, 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 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 动态平衡, 经济与社会、 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 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 相互促进。

 如果只管局部不管全局, 只管城市不管农村, 只管经济不管社会, 只管人的眼前利益不管自然生态, 即使某一方面的政绩暂时“上” 去了, 最后还是会掉下来, 而且往往得不偿失、 贻害无穷, 这样的政绩观能说是正确的吗? 只有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统筹、 协调、 解决好地域、 城乡 、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 使发展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互衔接、 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才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第三, 政绩观正确与否, 要看它是否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 要看是否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 连续性, 能否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从现实来看,只有处理好经济建设、 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的关系, 改变那种只管建设、 不管保护, 滥开发、 不治理, 只顾眼前增长、 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

 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可靠的, 才不会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既经受得住现实的检验,又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

 第四, 政绩观正确与否, 归根到底要看是否体现了 以人为本, 是否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每个领导干部, 无论自己感觉为一地或一部门作了多少贡献, 无论这些政绩在汇报材料上写得如何辉煌、 在各种会议上讲得如何动听, 最终都要用人民群众的评价这个最科学、 最公正、 最无私的“天平” 称量, 都要看是否抓住了执政为民这一“总开关” 。

 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三、 如何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首先, 解决好“政绩为谁创” 的问题, 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

 俗话讲, “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 。

 为官一任, 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 可圈可点的政绩, 这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离开了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 争彩头,风光体面, 就不是创造政绩而是“做秀” 了。

 因此, 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切实解决农民增收、 企业改制、 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 医疗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政绩。

 其次, 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 的问题, 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用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来创造政绩。

 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 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念; 摒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观念, 树立全局协调发展的观念; 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观念, 树立经济、 社会、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探索走出一条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再次, 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 的问题, 做到转变作风务实绩。

 事实表明,贪图安逸、 养尊处优创不了佳绩, 心浮气躁、 急功近利出不了实绩, 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成不了 真绩。

 唯有求真务实、 埋头苦干, 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 做决策、 办事情, 必须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科学把握本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 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 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贯彻。

 少一些浮夸攀比, 少一些迎来送往,多深入些实际, 多体察些民情, 真正思考和研究带有全局性、 战略性、 前瞻性的问题, 深入到问题多、 困难大的地方, 同群众一道分析矛盾、 解决问题。

 最后, 解决好“如何考核政绩” 的问题, 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

 俗话说, 政声人去后。

 考评干部政绩, 既要看任内做了些什么, 更要看走后留了些什么。

 由于工作环境和基础条件不同, 在衡量政绩时应充分考虑岗位差异和区位差异, 客观公正地看待干部的政绩, 鼓励干部打好基础、 练好内功。

 考核班子和干部, 既重视“硬件” , 更重视“软件” ; 既看“显绩” , 又看“潜绩” , 尽量把一些潜性成效转化为显性指标, 充分重视那些不能用数字反映的成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

 有形之碑,固然可以广而告之, 昭示天下;

 而弥足珍贵、 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 还是老百姓的口碑。

 当所有的喧嚣过后, 尘埃落定, 真正能够被历史铭记的, 是那些利国家、 顺民心、 济苍生的人和事。

 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 一切以人民的意愿为皈依, 才能创造出真正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历史的政绩。

推荐访问:如何认识和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 政绩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