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XX 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 工作实施方案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 XX 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XX 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XX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决定在辖区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街道、村(社区)二级为体系,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一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据基层道德思想文化阵地,为新时代美丽新府城建设和 XX 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工作任务 (一)搭建二级组织架构。按照 XX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要求,在本街道构建好“实践所—实践站(文化礼堂)”的街道、村(社区)二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党工委书记担任所长,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推动村(社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在行政村,依托文化礼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由村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责任人,尚未建成文化礼堂的行政村,依托现有基层设施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依托文化礼堂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责任人。企业依托文化俱乐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场馆、志愿服务阵地、窗口单位等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或实践基地。
(二)构建七大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网络惠民服务等七大平台,依托基层党校、党群服务中心、乡贤馆、道德讲堂、村(社区)活动场所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依托中小学校、儿童
活动中心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依托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企业文化俱乐部、和合书院、图书分馆、文化社团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依托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依托科技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农家书屋等,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依托健身广场、农民休闲公园、中小学体育设施,建立健身体育服务平台。依托街道文明实践所网络平台、企业新媒体,建立网络惠民服务平台。七大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文化礼堂作为农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以“机构专职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社会化、运行常态化”为目标,常态化组织开展百场宣讲活动进礼堂、百场文体活动进礼堂、百场志愿服务进礼堂、百场文明礼仪进礼堂等“四百工程”。积极依托“学习强国”网络平台、区融媒体中心、农村文化礼堂信息化平台等载体,发挥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传播功能,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相映成辉。
(三)建立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为切实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街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垦荒分队,村(社区)成立志愿服务垦荒小队,街道负责安排工作、调配资源、制定服务清单,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1. 街道垦荒志愿服务分队,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分队队长。街道分队配备红心引领团队、仁心垂范团队、兰心培育团队、本心践行团队、暖心助民团队、公心治理团队和若干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对接区志愿服务总队的活动任务,优化配置志愿服务资源,培训辅导志愿者,承担辖区内文明实践活动的管理、督促落实等职能,指导行政村、社区文明实践活动。
2. 村(社区)垦荒志愿服务小队,由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队长。要发挥党员干部、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力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在区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的组织协调下,依托现有阵地资源,在居民聚集区、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等公共场所,广泛设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站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 分钟服务圈”,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主要内容 (一)“ 新思想” 引领行动。发挥宣讲骨干、特色宣讲团队、“乡村民嘴”等资源力量,培育“宣讲名师”“百姓名嘴”,组建以垦荒精神宣讲团为主体的理论宣讲队伍,广泛开展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大陈岛垦荒精神宣讲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通过坐堂制宣讲、网格化宣讲、人文阵地宣讲、网络宣讲等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每月至少开展 1次理论政策宣讲活动。
(二)“ 新素质” 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典型培树,推选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性强的“道德标杆”,设立“红黑榜”“道德点评台”等载体,引导群众“评好人、议好人、学好人、当好人”。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军民共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和“七五”普法活动,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走进基层群众、融入日常生活。
(三)“ 新文化” 培育行动。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冬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乡村十礼”,培育礼仪文化,推进“新乡风涵育”计划。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在辖区文化礼堂开展“菜单式”服务,实现社会化资源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开展乡村振兴文明示范线建设,以区域特色乡风文明为主题,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发挥集约效应,带动沿线各村环境面貌和文明水准整体提升,XX 年,街道打造 1 条以上示范线。实施“百村千户亮家风”主题推进行动,组织开展好家风培育、好家庭创建、好家训展示、好家训传承、好家风宣讲“五大活动”,XX 年,街道将创建 5 个以上示范村(社区)。打造村(社区)特色家风馆,举办家风故事展,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四)“ 新风尚” 传扬行动。严格落实《关于在全区开展婚丧礼俗整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坚决遏制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养犬等知识,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倡导绿色节约生活理念。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深化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发挥网络理事长等作用,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觉抵制
封建迷信、宗教渗透和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防范极端宗教思想和非法宗教势力渗透。
(五)“ 新关爱” 惠民行动。全面打造“新时代垦荒人”品牌,坚持志愿者作为主体力量、志愿服务作为基本形式,以工作体系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关键,着力构建服务优质、运转高效的志愿服务机制,切实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志愿服务,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到 100%,村两委干部参与率达到 80%以上,人均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时间达到 20 小时以上;基层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 13%。聚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特困群体,定制“苔花计划”、邻里守望帮扶等精准化、特惠性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街道将围绕党和政府重大任务,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精心策划培育志愿服务项目 2 个以上。依托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提供 “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精准化配送服务。
(六)“ 新治理” 融合行动。按照“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不断升级打造我街道社会治理平台。聚焦群众需求,有效融合和链接街道群团、社团、社工服务资源,提升“义家”社会服务治理水平。牢牢把握“义家”作为群团组织
帮扶平台、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社工人才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做好公益讲座、社工和草根精英培训、便民服务、公益沙龙、社区自治会诊等服务项目,增强服务群众的精准度和被服务群众的满意度。以“社会治理目录清单式”为载体,推动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建立“街道—村(社区)”二级联调、联动、联处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推进矛盾调处“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吸引群团组织、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加入治理,通过“群团+社工+义工”的大融合大联动大服务,打通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XX 年 年 3 月至 4 月上旬)。开展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调研,制定《XX 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部署,明确各村(社区)各线(办)职责任务,成立 XX 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召开动员部署会议。
(二)实施阶段(XX 年 年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完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村(社区)文明实践实现全覆盖,合理配置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资源,街道、村(社区)二级联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三)总结提升阶段(XX 年 年 5 月中旬以后)。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评选先进,总结推广经验。对辖区文化礼堂进行巩固提升,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上墙制度、丰富活动内容,延伸拓展文明实践所(站、点)建设,推动形成长效化、常态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实践所建设和工作开展。街道宣传办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做好文明实践内容的审核把关,统筹调配各种资源和力量,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员要发挥主导作用,各司其职、各展所长。街道党工委和村(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做到“八个有”,即有机构、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活动、有制度、有氛围、有品牌。各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既要组织推动又要带头实践,率先垂范,争做志愿者。
(二)务求工作实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大陈岛垦荒精神弘扬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实践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纳入村两委领导班子与村主职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内容,纳入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之中,把移风易
俗、婚丧礼俗整治等纳入巡察内容,引导各村(社区)积极稳妥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各村(社区)要根据实际发挥首创精神,勇于创新创造,积极探索各有特色、富有成效的路径模式。
(三)强化工作保障。落实《志愿服务条例》《XX 省志愿服务条例》,街道为本单位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经费、资源和条件。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学等领域公共服务项目。建立完善以志愿服务时长为基础、兼顾志愿服务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相应激励和回馈办法,给予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星级评定、积分兑换、免费保险、优惠公共服务等礼遇。依法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鼓励个人和企业捐赠,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四)营造良好氛围。综合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设立专题专栏,加强网络传播,深化网络互动,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各级重视、各界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各村(社区)各线(办)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基层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引导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
推荐访问:XX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新时代 街道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