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简史(笔记)
第一: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1 91 9. 5--1 923.5)
1 .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撤销三个卖国贼职务, 拒绝对德和约签字;
“六三”以后, 上海等地工人罢工, 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2. 马克思主义传播 1 91 9 年《新青年》 出版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各地建立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 920 年夏,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不久,个地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 中国公产党的成立 (1 )
时间与地点:
1 921 年 7 月 23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的搜查,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2)
内容: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党的基本任务、 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
党纲的主要内容是: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废除私有制, 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还规定了党的纪律。
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
前实际工作的决议, 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3)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 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5.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 )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重申党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共产主义. (2)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二: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
(1 923 年 6 月--1 927 年 7 月)
1 .
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 923 年,中共”三大”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 )
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 1 924 年 内容: 通过了新的党章.党纲和改组的具体办法; 同意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重新解释了 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的主张.
意义: 表制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
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开展 五卅运动的暴发和省港大罢工的胜利
4.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 )
北伐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伐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2)
北伐的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
主要经过: 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 汀四桥,贺胜桥打退吴佩孚,不久战领武昌,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在江西孙传芳的主力被消灭.
5.
农民运动和工人起义对北伐战争的支持 (1 )
1 926 年 7 月至 1 927 年 4 月,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冲击了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有力地支持了北伐战争.
(2)
为了配合北伐战争,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最后一次成功解放了 上海. 6.国民党有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说明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的经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第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 927 年 8 月 __1 937 年 7 月)
1 .南昌起义 1 927 年 8 月 1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等率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1 )
“八七”会议:
目的: 为了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内容: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在这一年秋收发动起义。
意义:
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转折点。
(2)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3。
革命根据地建立和井冈山会师 4.土地革命和红色政权的建立 5。
红军的反“围剿”的失利和长征
(1 )
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前四次“围剿”都失败了, 我军未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长征。
长征的时间:
1 934 年 1 0 月 ———1 936 年 1 0 月
结果: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促进中国新局面的到来。
(2)
遵义会义:
时间:
1 935 年 1 月
内容:
解决博古“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
西安事变:
背景:
爆发:
1 936 年 1 2 月 1 2 日
和平解决及意义:
标志十年内站基本结束和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四:
抗日战争时期
(1 937 年 7 月- --1 945 年 8 月)
1 .卢沟桥事变
经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 “八一三事变”; 太原会站;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3。
南京大屠杀 4。
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 5.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 艰苦的反"扫荡";
6.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 941 年根据地遇到极大困难; 措施(1 )大生产运动(2) 整风运动 7.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 8.中共七大 9.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加速日本投降; 抗日进入大反攻; 1 945 年 8 月1 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扭转了 1 00 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五: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 945 年 8 月 -- 1 949 年 9 月)
1 .抗日战争胜利: 1 945 年 8 月 1 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4.中共七界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六: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 949 年 1 0 月 --1 956 年底)
1 .开国大典: 1 949 年 1 0 月 1 日 下午 3 点举行,新中国诞生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 )国内意义(2) 世界意义(3)基本经验 5.祖国大陆全部解放 6.抗美援朝; 镇压反革命; 土地改革;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三反”“五反”运动;
7.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8.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第七: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 978 年---至今)
1 .十一界三中全会: 1 978 年 1 2 月,重大决定,历史意义,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坚持四像项基本原则 3.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4.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987 年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 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1 997 年中共“十五大”召开; 2002 年中共“十六大”召开;
6.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外交工作的重大成就; 新时期外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