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对现代社会伦理问题分析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2-07-26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现代社会伦理问题分析,供大家参考。

对现代社会伦理问题分析

 

 对现代社会伦理问题的分析

  作者简介:

 王利娜(1987—), 女, 河南长垣人, 河南省新乡 市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

  摘要:

 现代社会转型逐渐瓦解了 传统的社会利益格局, 新的社会运行机制需要文化伦理与之同步转变, 否则将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

 把握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伦理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革与转型。

 这一社会大变动彻底改变了 我们的传统道德规范与价值秩序, 迫切需求构建并完善体现新的社会价值目标和反映新的利益关系的新伦理秩序。

  一、 社会转型与利益观念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治是社会运作的中心, 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 直接掌控人、 财、 物等资源,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在这种体制下, 强调社会本位和集体利益的至上性, 按照这种道德取向, 在处理个人与其他社会利益的关系时, 总是尽力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个人付出努力的结果是使集体获利, 国家和集体的整体利益高于企业和个人的个体利益, 特别是当这些主体利益间出现矛盾冲突时, 更是强调个体利益无条件地绝对服从整体利益, 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体利益。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所弘扬的主流道德价值观是服从、 奉献、

 节俭等伦理精神。

  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 我国经历了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动。

 利益主体多元化, 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调整中的一个显要特征。

 改革开放前, 中国社会利益主体相对单一。

 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各个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和利益上的独立性大大增强; 二是国家实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 三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按劳、 按资、 按技术等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发挥作用,这种变化推动着个人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们的观念、 观点和概念, 一句话, 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 人们的社会关系、 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市场经济追求效率、 追求经济利益、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功利经济, 它以利益为行为的基本导向, 引导人们如何去获得经济利益, 突出的是经济的效益和经济的合理性, 强调的是商品意识和金钱观念, 主张追求个人利益且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 也就是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利益被重新承认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一。

 个人成为凸出的利益主体, 个人利益重新为社会所承认、 尊重和保护。

  二、 现代社会的伦理支持

 恩格斯指出:

 “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可见伦理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 它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各个时代不同经济形态之间的历史连续性, 决定了 伦理的历史继承性。

 伦理与文化有着一种内在的、 不可分割的密切的关系。

 伦理无论是在建设、主流、 冲突, 都是以民族文化的形式进行的, 离开文化, 伦理难以维持长

 久的生命力。

 在文化结构系统中, 伦理与文化其他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化通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滋润伦理的内涵, 随着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 伦理具有了完美精辟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逐步形成了伦理价值体系。

 另外, 伦理渗透到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是构成民族心理素质和凝聚力、 向心力的重要因素, 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 伦理与文化紧密相连, 伦理存在于文化之中, 是文化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没有文化, 就没有伦理。

 伦理与文化同生共长, 共同发挥作用。

 伦理与政治也具有密切联系。

 亨廷顿指出,“文化是制度之母”, 制度的运行以一定的文化道德价值为基础, 是特定文化价值的物化、 固化。

 制度若要获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支持, 得以有效实施, 必须要符合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要求, 合乎某种特定的道德伦理原则和价值观念, 蕴含一定的道德目标和价值指向。

 即制度的安排和制定都要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为价值先导, 接受伦理观念的支配和约束。

 此外,伦理作为一种价值指向, 总是要通过公民参与, 以制度化的政治形式表达出来规范人们的生活。

 公正的社会结构与个人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规范引导良性互动的相互关系。

 在一个政治开明、 制度公正、 激励有章的良序社会中, 德行收益远远大于德行的成本付出, 正收益才会促进道德建设。

 丹尼尔· 贝尔在考察西方发达社会的现代问题时提出了他的“中轴理论” 的分析范式。

 他将社会领域进行划分, 给出三项各自不同的独立范围,即:

 “技术经济” 结构、 政治和文化。

 丹尼尔· 贝尔认为三大领域具有各自的轴心原则和作用机理, 三个领域之间也不存在简单的决定性关系, 三领域既围绕其轴心原则运行, 又对其他领域提出问题, 而各个轴心又必须

 对其他轴心的要求作出回答, 三个领域虽相互应答, 却并不同步, 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发挥作用。

  当前, 我国出现道德滑坡、 诚信缺失等现象, 究其原因, 是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伦理领域与转变着的经济社会领域的断裂的结果。

 因此, 文化道德必须正视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功利行为, 为其提供功利正当性、 价值合理性和交往规范性的伦理支持。“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内在价值观, 虽然是非经济的, 却不能是反经济的”, 即文化伦理必须对经济领域的提问作出应答。

  三、 健全伦理机制对于和谐社会的意义

 健全有效的社会伦理机制对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思, 离开社会伦理, 社会就会失去其亲和力, 更无从和谐可谈。

 伦理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实践证明, 有了 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诉求, 人们在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时, 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 凝结力量、 协调行动、 化解矛盾与冲突、 和谐相处。

 因此, 健全的伦理道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宽泛地讲主要有:

 第一,它充分地肯定并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并为其提供正当合理的价值辩护。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寻求更高更合理的伦理价值理想, 也就是说, 追求人们共同富裕、 公平和谐相处; 第二, 伦理道德作为一种价值科学, 其根本价值导向是指向社会整体的普遍价值和长远价值, 高度关注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强调社会与个人的辩证统一; 第三,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是为人的自 我完善与社会的和谐提供价值追求目标, 这一应然性理想是凝聚民心、 提升社会文化精神, 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的重要精神资源。(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怀光. 李娇丽. 利益格局的嬗变与道德指向的调整[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2.

  [2] 李刚. 夏和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伦理问题——我国和谐社会的道德本质[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 2007. 4.

推荐访问:对现代社会伦理问题分析 现代社会 伦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