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比例》(教案含反思)(全文完整)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4-07-28 16: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比例》(教案含反思)(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反比例》(教案含反思)(全文完整)

第4单元 比例

  第2课时  反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
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③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教学例2。

  (1) 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①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② 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③ 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杯子底面积/cm²

10

15

20

25

30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用字母表示:xy=k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

  ①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②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③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

  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3、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拓展应用

  完成P48“做一做”

  四、作业布置

  练习九第8~12

  【教学反思】

  1.学生有了前面学习正比例的基础。正比例与反比例在研究意义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共性, 有利于学习。

2. 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 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 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 组织活动, 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起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自主探究新知创设了现实背景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推荐访问:反比例 下册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