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2023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3篇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3-08-29 0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一、保护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保障应急预案3篇,供大家参考。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3篇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篇1

一、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保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规划网络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网络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墙。

(4)尽可能记录网络上的一切活动。

(5)注意对网络设备的物理保护。

(6)检验网络平台系统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识别和鉴别机制。

二、保护应用安全。

保护应用安全,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如Web服务器、网络支付专用软件系统)所建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它独立于网络的任何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虽然有些防护措施可能是网络安全业务的一种替代或重叠,如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在应用层上对网络支付结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过IP层加密,但是许多应用还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于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层对安全的要求最严格、最复杂,因此更倾向于在应用层而不是在网络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虽然网络层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们不能完全依靠它来解决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性。应用层上的安全业务可以涉及认证、访问控制、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Web安全性、EDI和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安全性。

三、保护系统安全。

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从整体电子商务系统或网络支付系统的角度进行安全防护,它与网络系统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互相关联。涉及网络支付结算的系统安全包含下述一些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1)在安装的软件中,如浏览器软件、电子钱包软件、支付网关软件等,检查和确认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使系统具有最小穿透风险性。如通过诸多认证才允许连通,对所有接入数据必须进行审计,对系统用户进行严格安全管理。

(3)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以便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等。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篇2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工程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安全事故也是时有发生的,质量不过关的工程也大有存在,即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及结构的正确使用。与此同时,如果工程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那么其耐久性即工程的使用寿命也是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的。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已经有大批的人开始投入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取得的效果也是初见成效。

1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分析

1.1 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所谓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指的是结构具有的防止工程破坏及倒塌所具有的能力,它是衡量工程结构质量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通过多年的研究,人们总结出工程结构所具有的安全性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水准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工程结构的维护和检测有着直接的联系。

1.2 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一直以来,在工程结构材料的使用中,人们一般认为最耐久的是混凝土,但是 1978 年左右,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才发现早期一些以混凝土为材料建造的基础设施工程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从我国建设部在 1980 年左右发出的一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许多建筑工程在经过 25- 30 年是使用之后可能会经历一次大的修改。对于那些处于恶劣条件下建造的工程来说其使用寿命大约只有 10- 20 年;而许多民用以公共性质的工程由于其使用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因此,不出意外其使用寿命都要大于 50 年;但是这些工程中的一些构件如处于室外的阳台、雨罩等将会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造成使用寿命的缩短。而对于桥梁、港工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工程来说,其面临的耐久性问题会更加的严重,这是因为,在这些工程中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仅薄而且密实性不好。用这样的混凝土建造的工程其结构在使用较短的时间之后就会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的现象,这对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2 工程结构出现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由于工程结构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中耐久性及安全性无法保证,导致工程中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2.1 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人员工作不到位。工程结构由于设计人员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安全隐患主要有设计人员再设计时选择的构件没有足够的承载力,导致工程结构在使用中出现了裂痕,严重的还会导致工程结构的坍塌。造成设计人员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设计人员本身所具有的技术水平是有限的;自身的职业素养达不到工作要求;对于设计中所要用的资料没有仔细的备全;自身不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一些工程结构的设计人员具有的实战经验还比较少。

引起工程结构施工质量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结构出现了问题。并且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导致一些工程尽管是高资质中标,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却出现了层层转包的现象,这样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工程结构自在施工中的偷工减料。一些施工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会把以次充好的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中,这对工程结构的质量及安全是一项较大的挑战。同时一些施工层次的管理人员也是素质比较低下的,所以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2.2 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我国工程的建设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只注重对工程项目的建设,但是对工程结构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做的不到位;只注重工程建设之初的的成本投入,对于工程所需的保养和维修费用比较忽视。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对于工程的后期保养及维修并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去约束,所以导致许多工程结构由于缺乏必要的维修和保养而大大降低了使用的寿命。技术规范中没有把设计施工和保养维修工作有效的联系起来。

所以导致人们并不重视工程结构的维修和保养。除此之外,人们对于工程结构的管理制度规范建立并不重视,所以国家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工程的施工单位,导致工程在建设中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不完善的。

3 保证工程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对策

为了降低工程结构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人们也做出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出了一些有效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及延长工程结构使用寿命的对策:

3.1 不断探究一些新型的工程材料。鉴于混凝土材料的弊端,施工技术人员要根据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的探究一些应用于工程结构建设的新型材料来弥补混凝土材料在使用中的不足。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工程材料主要有高强性能的混凝土、预应力筋以及新型纤维塑料筋。同时也要强化对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及对特殊环境状态下耐久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来规范工程材料的使用。

3.2 对工程结构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测。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一些必要的项目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测,同时要对基础设施工程中重新建、轻维修的现象加以制止。对于桥梁、隧道、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等一些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建筑物进行使用期内的强制性安全检测,保证这些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对于安全检测的内容还要进行科学的编制,并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而参与安全检测的人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3 制定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一直以来,我国工程结构的安全管理制度都是不完善的,所以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及耐久性都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急需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这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来制定一套适用于全国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得安全管理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只有找他也能够才能确保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对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是有很大影响的,在施工中一定要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企业应该定期的开展施工技术人员培训活动,提高其职业素养。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工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高性能的预应力材料将会在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新的管理体系也会在工程的施工中得到推广,人们的安全意识将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得到根本上的提高。而具有高强性能的混凝土、预应力筋以及新型纤维塑料筋等结构体系将会在工程结构的使用中占据一席之地。人们将会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来减少工程施工中的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保证工程结构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傅旭东,任保升。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

[2]王永耀。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 8 卷,20xx.

[3]焦东轶。浅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xx,NO.27.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篇3

摘要: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与要求,我校设计“暑假8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4周”合为一体共15周的专业综合实习,通过4年的实践探索表明,该实习模式有效提升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但学生在长时间实习中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大,是实习改革深入的重大阻碍。针对实习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安全教育、购买实习保险、动态安全监控等方面进行预防和保障,并呼吁政府出台有关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降低学生实习过程中高校承担的风险,让企业、学生、高校解除实习的后顾之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原来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培养模式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1]。土木工程项目一般投资比较大、涉及范围和部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这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革提出了“生产实习3周+暑假8周+毕业实习4周”实习模式,从20xx年至今连续4年进行新实践模式探索[3-5],发现深入开展实践改革最大的阻碍在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学校、企业、学生的责权利不清晰,没有切实的政策、法律作为保障,使得三方均无法全身心投入实习过程中。我校针对实习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探索采取安全预防教育、购买实习保险、制定动态监控模式等措施进行改善,实习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但根本保障在于政府出台相关学生实习的政策,才得以解除企业、高校、学生的后顾之忧。

1实习学生安全隐患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学生主要分布在道路、桥梁、隧道与房建等方向的施工、设计、监理等工作,从事材料试验检测、测量放样、现场施工技术指导、CAD绘图、概预算编制、工程量计量、资料整理等专业工作,80%以上学生均参与到施工环节的实习中。施工环节受自然条件、施工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大,是人生安全问题较为凸出的环节,隐含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1.1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在校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具有特殊性,是教育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交叉,造成实习学生法律属性不明确。我国现行《劳动法》对劳动者资格认定主要包涵三个方面[6-7]:1)满足法律规定的劳动年龄条件(年满16周岁);2)作为劳动者应具有的劳动能力;3)建立了劳动关系。要同时满足这3条才受到《劳动法》保护。实习学生主要不满足第三条。因为学生实习主要是积累实践经验,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机会,不可能与正式职工一样签订劳务合同,提供同等保障,虽然有些单位会给实习学生提供一些劳动补助,但非正式工资,所以实习学生不是劳动者,与实习单位无法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的保护。

1.2学生安全意识不足

学生作为实习身份进入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很难完全按照正式员工要求,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纪律、工作责任感等不够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易导致安全事故产生。

1.3学校安全管理执行困难

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习分散性大,具有实习岗位分散、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地点分散等特点,学校无法统一管理,需要提供一对一的安全管理,实习时间越长,学校学生安全管理的挑战越大。

1.4企业安全管理差异性大

企业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企业,且有国有、私有企业之分,不同类型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与执行力度不一样,有些企业自我安全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这些单位实习安全隐患也会比较大。

2实习安全保障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不低于15周,为了确保实习学生的实习安全,学校特制定了实习安全保障体系。

3实习安全保障措施特点

图1所示的专业综合实习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分为3块: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实习过程安全动态监控、实习保险保障等。主要从预防、过程控制、应急处理、保险保障等四个方面进行安全风险防范。该实习安全保障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3.1高度重视,全员参与

切实对学生实习联系阶段至结束阶段全过程进行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实习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学生家长、指导教师、指导工程师、企业、高校等涉及的相关人员及管理单位全员参与,并签订安全责任书,让学生主动意识到实习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全员参与编织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网络,及时动态监控学生实习安全状况。

3.2切实保障,责权利明确

我校为确保实习单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共同考虑,为每位学生在实习期间购买高额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确保学生实习期间大小安全问题均能得到足够的经济保障,降低各方的安全风险。学生实习期间,学生监护人、指导教师、学生本人、实习单位、高校各方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确保学生实习正常进行。总体上,学生实习属于学校教育范畴,高校相应承担的风险和成本比较高,若让实习单位承担风险偏高,高校实习工作的安全将存在困难。

4结语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教育需要国家、学生、家长、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专业综合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我校制定的实习安全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实习人生安全,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效果得以提高,但要深入开展实习改革,没有国家制度的根本保障,高校将承担过高的实习风险,实习改革工作将止步不前,企业、高校、学生将都将无法放开脚步共同进步。

推荐访问:应急预案 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制定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简报范文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运动性晕倒和贫血处理方法有关吗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幼儿园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演练 后勤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医院后勤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怎么写 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