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经典散文9篇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3-07-25 17:20:06 来源:网友投稿

经典散文二十年前,我在一部学术着作中描述过歌德在魏玛的生活。那时寻找这方面的材料很不容易,但还是陆续找到了一些,知道歌德在那座美丽的小城里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散文9篇,供大家参考。

经典散文9篇

经典散文篇1

二十年前,我在一部学术着作中描述过歌德在魏玛的生活。那时寻找这方面的材料很不容易,但还是陆续找到了一些,知道歌德在那座美丽的小城里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从二十几岁到高寿亡故,都是这样。

那些平静的叙述当时读来总是疑惑重重,因为我们历来被告知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与作家的个人苦难直接相关。

也许歌德是个例外,但这个例外的分量太重,要想删略十分不易。由这个例外又想起中国盛唐时期的大批好命诗人,以及托尔斯泰、雨果、海明威等很多生活优裕的外国作家,似乎也在例外之列,我的疑惑转变了方向。

如果一个文学规律能把这么多第一流的大师排除在外,那还叫什么规律呢?

今天到了魏玛才明白,歌德在这儿的住宅,比人们想象的还要豪华。

整个街角一长溜黄色的楼房,在闹市区占地之宽让人误以为是一个重要国家机关或一所贵族学校,其实只是他个人的家。进门一看里边还有一栋,与前面一栋有几条甬道相连,中间隔了一个长天井似的石地空廊,其实是门内马车道,车库里的马车一切如旧,只是马不在了。

车库设在内楼的底层,楼上便是歌德的生活区,卧室比较朴素,书库里的书据说完全按他生前的`模样摆放,一本未动。至于前楼,则是一个宫殿式的交际场所,名画名雕,罗陈有序,重门叠户,装潢考究,好像走进了一个博物馆。

脚下吱吱作响的,是他踩踏了整整五十年的楼板,那声音,是《浮士德》一句句诞生的最早节拍。

我一间间看得很细很慢,伙伴们等不及了,说已经与歌德档案馆预约过拍摄时间,必须赶去了。我说我还没有看完,你们先去,我一定找得到。

伙伴们很不放心地先走了,我干脆耐下心来,在歌德家里一遍遍转。直转到每级楼梯都踏遍,每个角落都拐到,每个柜子都看熟,才不慌不忙地出来,凭着以前研究歌德时对魏玛地图的印象,穿旧街,过广场,沿河边,跨大桥,慢慢向感觉中的档案馆走去。

档案馆是一个斜坡深处的坚固老楼。在二楼上,我看到了他们的笔迹。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潇洒,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狂放不羁的思想,手稿却板正、拘谨,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歌德到魏玛来是受到魏玛公国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

德国在统一之前,分为很多小邦国,最多时达到二三百个。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风气的开化,但对文化却未必是祸害。有些邦国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纳贤达、树碑立传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获得一个安适的创作环境,留下佳绩。德国在统一之前涌现的惊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与此有关。

反之,面对统一的强权,帝国的梦幻,民族的迷思,却很难有像样的文化业绩,更不待说在战争狂热的笼罩下了。

歌德在魏玛创造的文化业绩,远远超过魏玛公爵的预想,尤其是他与席勒相遇之后。

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都是文学史上着名的“狂飙突进运动”主将,歌德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以《强盗》,还有他们的其他作品,对封建意识形态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扫荡气势。

他们的精神前辈,应该是那位现实身份低微而历史地位崇高的莱辛。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特意让主人公自杀前还在读莱辛的作品。

歌德和席勒在魏玛相遇之时,“狂飙突进运动”的锋头已经过去,而他们已在开创一个古典主义时代。历史将承认,德国古典主义的全盛时代,以他们的友谊为主要标志。

这三个人,构成了我们对德国文学起点性的印象。他们几乎都是哲学家,不仅深思,而且宏观,有极高的学术素养。这使他们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终极沉思的品格。

这种品格有两个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峋的学者化方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万汇的巨人化方向。相比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个方向,莱辛、席勒两者兼融,在后一个方向上却没有歌德那样圆满。当然,这与歌德的优裕和高寿有关。

无论如何,德国文学以后浓郁的哲理素质,就这么定下了。 看完歌德档案馆,我们在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坐了一会儿,便去看席勒故居。

席勒故居是一座不错的临街小楼,但与歌德的家一比,就差得太远了。由此,不能不想起歌德和席勒的私人关系。

就人生境遇而言,两人始终有很大的差距,歌德极尽荣华富贵,席勒时时陷于窘迫。

他们并不是一见如故,原因就在于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在两颗敏感的心中引起的警惕。这种警惕,对旁人是一种永久的隔阂,而对知音,却是一种慎重的准备。

从种种迹象看,两人的推心置腹是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席勒命苦,只享受这份友情十年。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但在席勒死后又活了二十多年,承受了二十多年刺心的怀念。

在他们交往期间,歌德努力想以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帮助席勒,让他搬到魏玛来住,先借居在自己家,然后帮他买房,平日也不忘资助接济,甚至细微如送水果、木柴,而更重要的帮助是具体地支持席勒的一系列重要创作活动。

经典散文篇2

清早起来,打开一扇窗来,早春泥土的陈气,嫩草的香气扑鼻而来,嗅到了便如一股清泉直灌入顶,如若此时止步,便是可惜了,其实听来的春才是最好的。

我喜欢听春,品一杯香茗,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的声音;还有清晨那一只只麻雀叽喳叫不停,仿佛是要报春似的;看春风拂动着飘动的柳枝,听着那和谐的。节奏,美丽的春天也是有虫鸣的,但显然没有秋天来得那么急那么悲,多的是和谐,柔美像钢琴曲般光滑。我打开自己的心扉,认真去聆听春的私语。

美丽的春天的雨水好似那柔软的江南,更多的是温柔,不像朔冬的风一般凛冽,远没有夏日*雨般汹涌,更没有那撕扯大地的神力,有的便是洛神般的娇羞。都说春雨是有灵魂的。而我更是这样认为,它用自己的泪水洗刷了一冬的尘土,送来的是眼前的明亮,我则喜欢沐浴在这具有灵气的春雨中,那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惬意是无从所有的,那香甜的雨水洗去了我心头的苦痛,心便如明镜般。

如果说春雨使人欣喜的话,那么春风则更是使人惬意了。小时候的美丽的春天是最令人兴奋的了,村子的尽头有一条小溪,美丽的春天河水开化的时候,唤上几个伙伴到小溪里捉鱼,其实[br/]也谈不上是捉鱼,不过是几厘米的鱼苗罢了,可我们总是能站在冰凉的溪水里,大声的欢笑,快乐的玩上大半天,玩得累了,我们便坐到河边的井台上,井台根长着一棵大柳树,我们几个都合抱不住,扭曲的枝干,反而使我们几个小孩也能随意上下。坐在上面吹着暖色的风,满脸的夕阳,痒痒的,折下吹绿的柳条围个圈圈戴在头上当帽子,别提多开心了。现在想来,那仿佛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春风依旧,吹得事过境迁。

美丽的春天的花儿便是生得妖艳,争着一缕缕的阳光,叫嚷着要开放,唯恐错过了这大好的时节,不时有大群的蜜蜂、蝴蝶停在花朵上,贪婪的吮吸着,听得见嗡嗡的鸣叫,让人看见了秋天的果满园。

美丽的春天的私语远不止这些,我只听得了几分之一而已。而更多的则是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经典散文篇3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我认为当代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斗争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动荡的岁月与激烈的战斗连绵成一曲激荡人心的军歌,每当我重温起这段令人激昂的旋律时,在我内心深处跳跃的最猛烈的音符便是这些牺牲的民族英雄和革命战士,他们倒下去了,倒在了烧焦的泥土上,倒在横尸遍野的战场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与青春谱写了一部心灵的选择。他们走了,带着他们带来时的一切。在历史车轮的辗动下似乎隐淡了。不,我分明看见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他们的灵魂和精神正熠熠生辉!

同学们难道我们不应该爱自己的国家吗?

经典散文篇4

细碎的光从斑驳的玻璃外透进来,用一场韶华歌舞在黑白琴键上湮灭。钢琴透着一眼流年的味道,像是只古老的黑色咖啡杯,清清冷冷,繁絮雍荣。窗外的天,把哭泣当做了怀念,大雨倾盆而泻,经过了一个春夏秋冬。

时光不停地在变换,系诶的灰砖瓦屋,在那面雪白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红字——拆。不久之后,时光的印迹便消失不见,和着童年的欢乐,熬成一碗馥郁香浓的小米粥,还未来得及喂进人们口中,却已被打翻于澄澈的江河。钢琴放在屋里很久了,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通向阁楼的木梯,踩上去会发出咯吱的声音,细小的微粒在天窗阳光中飞舞,像一场宋朝的梨花雨,带着清新,咏着陈旧,终究是过去了。

还以为能够再看见那个清丽的女子,穿着月白色旗袍,挽着端庄的髻,抱着一只慵懒的猫,浅笑走下楼梯,一瞬,画面消失不见,再怎么想,也寻找不到了。又一晃神,见那好生在黑色钢琴前,清淡的乐灵从她修白的指尖下跳跃而出,似乎给这幢老房子填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微笑着,人又消失,独留黑色钢琴兀自叹息。老上海的留声机记录下了这首曲子,只是弹得人已不在了。

清晨,在阳光中醒来,光晕揉碎在卷曲的发间,光着脚站在窗边,外滩上一片雾气迷茫,如同她眼里没有的焦点散光。丝质的睡裙长到她的脚踝,走动的时候流动调皮的亲吻她脚边的一片雪白。咖啡的浓厚香味突然地就唤起了神经,还是做一个慵懒的凡人吧,没有那么累,那么疲惫。她看着远山呼出了一口浊气,挂上了一丝笑容。

纸醉金迷,老上海的百江门前,金色的灯火宣告着它对老上海的所属权,灯红酒绿,老上海是一座不夜城。杯盏交错,映出一张张笑靥如花,可谁又知交际花们眼中如烟火般苍凉于厌恶。老上海不会累,可是人心会累。

破旧的钢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凄凉,曾经迷靡的生活让钢琴染上了一衣风华。一种苦涩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跋山涉水来到我的心上,迂回在我的眼眶里。

一滴泪砸下,在烟尘中绽出一朵颓败的花,但却开到茶靡。

经典散文篇5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

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顺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

不要敬畏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

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

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

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

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经典散文篇6

清廉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想那些为抗击日寇吃树皮,吞白雪的抗联战士,想那些为了民族新生建立新国家的早期共产党人。我们总是在银屏上回望他们的身影!但那清廉的身影被如今和谐社会腐败官员们的腐败挤得没了踪影……

听老前辈们的回望清廉,听父辈们回望清廉,亿万百姓心里深深地呼唤清廉!清廉,清廉,你在哪里?难道你已随创建新中国的那一代代仙逝的人们一起走进了历史吗?

清廉走了,中国危矣!清廉走了,老百姓平安祥和的日子还会有多久?人们心里深深地担忧!

回望清廉,那些铮铮铁骨,那大公无私,那为了民族为了百姓舍去生命的人们永远定格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里!那些为了祖国强盛两袖清风,为了民族国家永远不受外辱制造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那些为了建立共和国农业、工业、国防体系而无私贡献,不计报酬,不惜生命的人们,他们用身心塑造了“清廉”,祖国大地欣欣向荣,百废俱兴!

然而,自由女神的旋风,吹走了清廉!茫茫的中国,清廉的身影在当今和谐社会却为“稀有”!

清廉,清廉,清廉,请留住你的脚步!不要,不要,不要远走!

回望清廉,十三亿人至少有十二亿人心里深深地呼唤!

经典散文篇7

城市的灯光或明或暗的,照亮了道路,驱走了黑暗,是美丽的夜景,也是与乡下的区别所在之一。

因为灯光太过多多,太过迷人,而生活节奏又太过快又紧张,走路匆匆,思路也匆匆,目光也匆匆,月亮的光辉不再重要,月亮的魅力也随之淡去。月亮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今晚心情有些惆怅,漫无目的的走了出来,穿越汽车来往穿梭的公路,走出高楼大厦,走出厂矿企业,来到山的脚下,空旷的地方。步子很慢很难,看看平常看不到的风景,心情抑或平静舒畅了许多。忽然仰望天空,看到了一轮月亮,并不是太圆的月亮,它正冷冷的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我心中一惊,似乎触痛了哪根神经,心反而越发惆怅。

月亮,天上的月亮,你还是我们小时候念着歌谣,“高奶奶,明呱呱,爹织布,娘纺花,买个烧饼喂娃娃,爹一口,娘一口,咬住娃娃小指头”看着的那个月亮吗?你给孩子带来了新奇,带来了梦想,带来了幼稚的欢乐与让人羡慕的无知年华!

月亮,你还是那个那个月亮吗?童年的玉兔与嫦娥的故事,月亮树上贪婪人捡元宝不肯下来,却永远留在月亮身边的故事,让我们百听不厌,百读不倦,对月亮有着各种各样的幻想,让我们的天真就留在月亮弯里!

月亮,你还是那个月亮吗?已经有了自己心事的少男少女,在月光下散步,在月光下沉思,青春的萌动在月光下尽情挥洒!一切真情与假意都尽在它的目睹之下,你却从来不发表意见,不说出是非对错,你用你的皎洁陪伴着我们!

月亮,你还是那个月亮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古人的感叹,让多少出门在外的人,看到月亮都会有一种深深地思乡之情。

月亮,你还是那个照着希望,照着丰收的月亮吗?人们在你的光辉下,继续着白天干不完的农活,在你的光辉下,打麦场上继续着拉回一袋袋麦子,那是累也欣慰!

月亮呀!你怎么还是保持沉默?你想告诉我们什么?是想说,你一直没有变,变的是我们吗?是呀!你还是那个皎洁的月亮!变的真是我们!为了生计,为了所谓的更好的生活,我们变的紧张,变的麻木!变的不懂的欣赏!不会欣赏!忽然醒悟,人应该怎么活着!不要忘了欣赏身边的风景!不要忘了善待身边的人!月亮不仅代表我的心!也代表你的心呀!你想到什么没有呢!

月亮?你还是那个月亮吗?我仰望天空!寻找被高楼遮住的月亮!

经典散文篇8

昨夜,月光不白,很苍老,苍老了一夜。不过这朦胧的月夜,倒也没有那么多闲心的散人去户外赏月了。

早春的寒气还没有消尽。傍晚时分,刮起的转头风,夹带的尘沙灰埃还很大,涂抹了月的脸,盗走了月光的皎白,灰蒙蒙地;马路上路灯很昏暗,人影在这寒风中,如瘦老的步子,忽明忽暗地模糊起来了,仿佛与月光一起苍老,而沉到那个苍老的影子,消隐在灰蒙蒙里;地面上,时不时有落叶在打旋,仿佛如落者寻觅一个归处,安顿一下飘浮已久的心事。

我习惯在灯下看书,看得也不知书上的更时,更不知窗外的月色了。偶儿,择手翻到朱老先生的《荷塘月光》一文,方才想起今晚的月了。我该到外面走走,说不到是赏月,可也算是赏了,想赏一赏我刚读到的月光之文感。

月光很薄,薄得如蚕丝织的纱,纱粘在身上,很轻很轻。不过,这时最大的感觉,是掉进了一个毒蜘蛛织的网,一个看不见的毒虫,毒了眼睛的视线,视线开始模糊了。模糊起模糊的影子,从四面八方扑来,我如悬吊在这朦胧的月夜上的网,拚命地挣脱,挣脱那地面上浮动着的枯枝黑影的恐吓。

忽然间,我仿佛掉进一个朦胧的梦中,梦很不明,梦很苍白,也很朦胧。不过,我也很新鲜,也很真切,梦如这月光的苍老一样在沉重,在沉重的苍老中,朦胧地落在我的脚下。我记起来了,记得是一个好的故事,很好好的故事。

有一棵老树,老树的叶子打着原始的绳结,绳子的结处,都开着花,开了多少年,开了多少季轮?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它在这里开花。花有桃红、花有梨白。

它经常默默地说着话,对北风的刮骨说话,对地面上的枯叶说话,对灰尘飞扬的影子说话,对杀害天空太阳的黑云说话,对拿着冰刀的冰霜说话。说得很凄凉,很悲泣,流出了树心的灯的血,每当这流出的血飘到了天空,就变成了天花,它开花了。

老树下,有一堆荒草,荒草有几堆?我说不出来,我真的说不出来。不过荒草里有石碑,石碑的正面文字,好像是雕刻进去的,有几条图案;是的有图案,很清很清,写着草书,我不太懂。我懂的只是这荒草堆石碑的背面图纹,背面没有字,只有一个图,是纹身的,是黑色的,有毒牙的黑旗标识。

再看,听到一起叫喊:你看到了我们的灵魂了,快把你的头颅拿来。你看那个老树站在我们面前,就快让我们吃掉了,我们要吃灵魂的桃子,吃叶子上的瞳孔,吃叶心的太阳。我吓了一跳,撒脚就跑。逃出了这朦胧的月夜的梦,逃出了这朦胧的月夜的故事,逃出了粘在身上的毒蜘蛛的网,我回到了屋子,又坐在灯下,静静地,静静地看起书来。

月光不白,很苍老,苍老了一夜。不过这朦胧的月夜,我倒也有那么多的闲心,在种树的灯下,再次赏一赏月中的皎白,赏一赏书页中夹着的桃梨颜彩。

经典散文篇9

《一只小鸟》

冰心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

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推荐访问:散文 经典 经典散文欣赏50篇必读名家 经典散文朗诵 经典散文摘抄 经典散文欣赏50篇 经典散文作品 经典散文100篇 经典散文名篇 经典散文朗诵名篇 经典散文诗 经典散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