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夏至传统习俗活动【精选推荐】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3-05-12 19:0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传统习俗活动【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夏至传统习俗活动【精选推荐】

夏至的传统习俗活动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北半球白昼达到最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至的传统习俗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至的传统习俗活动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8.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夏至简单手抄报

1. 在白纸中间写上“夏至”2. 在文字的左右侧画上云朵3. 在底部画上草地4. 在草地两侧画上小树,丰富画面5. 在右下角画上玩耍的一家三口6. 在空白位置涂画一个文本框7. 在文本框内添加上对应的文字内容,手抄报这样就完成啦。

夏至手抄报内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要多出来一倍。

夏至简单手抄报

1. 在白纸中间写上“夏至”2. 在文字的左右侧画上云朵3. 在底部画上草地4. 在草地两侧画上小树,丰富画面5. 在右下角画上玩耍的一家三口6. 在空白位置涂画一个文本框7. 在文本框内添加上对应的文字内容,手抄报这样就完成啦。

夏至手抄报内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要多出来一倍。


推荐访问:夏至 传统习俗 活动 夏至传统习俗活动 夏至的传统习俗活动 夏至有什么传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