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支部委员发言顺序
党支部支部书记、委员选举程序和办法
一、选举程序
1.提出候选人名单
组织委员会在党员大会前,向全党员征集并收集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的提名建议,提出候选人名单,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公示。
2.党员大会
召开党员大会,宣布候选人名单,并由主持人告知选举制度、选举程序、选举规则等相关事项。根据候选人情况,依照发言顺序,每位候选人发表3分钟自我介绍和报告思路。
3.现场投票
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由学习小组抽取2名党员作为监票人,监督现场投票情况,统计票数。
4.计票
由监票人负责收集、计票,并向主持人报告计票结果。
5.公布选举结果
选举结果由主持人公布,被选举为党支部委员的候选人一律向党员表示感谢。
6.报备
将选举结果报送上级党委备案。
二、选举办法
1.选举原则
选举应当遵循民主、公开、平等、竞争、公正的原则。
2.选举标准
按照党员的思想政治品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并赋予不同的分值权重。
3.提名候选人条件
(1)必须是该党支部的正式党员;
(2)具备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决策的能力;
(3)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4)在任期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为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5)得到全体党员的信任和支持。
4.选举期限
按照党组织工作规定,每届党委领导班子的任期为3年,支部委员、书记的任期与之同步。
5.选举结果的效力
选举结果经过组织程序并备案后方可生效。
6.选举监督
党员大会的监督由党员代表和选举组委员会共同行使,有权制止违反选举原则和程序的行为。
简要注释如下:
1、选举程序:从提出候选人名单到公布选举结果的具体步骤,确保选举程序合法公正。
2、选举办法:确定选举的基本原则、标准和条件,规范选举行为。
3、选举监督:落实选举中的监督措施,确保选举过程公开透明、充分竞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选举原则:选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包括民主、公开、平等、竞争、公正等。
2、选举标准:评价候选人条件的具体标准,可以从思想政治品质、工作能力和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
3、选举监督:选举过程中对候选人资格、提名、竞选、投票、计票等程序的监督和审查。
篇二:支部委员发言顺序
如何开好支委会
开好支委会,必须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支部“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实际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科学确定议题,把握正确方向。确定议题,是开好支委会的首要环节。支委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研究确定,议题科学与否直接关乎支委会的方向,影响到党支部议事决策的实效。科学确定支委会的议题,需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确定议题要集中。支委会的议题过多、过散,不仅使会议时间拖得太长、开“疲劳会”,也不利于与会人员深入思考、议深议透。查阅部分所艇队党支部会议记录发现,当前支委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议题太多,少则四五个,多则八九个,导致与会人员泛泛而议,有的甚至来不及议就仓促作出决议。要做到确定议题集中,党支部正副书记必须提高思维层次,自觉站在所艇队建设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审视工作、谋划建设。一般情况下,召开一次支委会应确定
1至
2个议题,最多不超过3个。这样,就能使支部“一班人”深入调研思考、聚焦议题往深里议。
确定议题要重大。凡事关所艇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支委会集体研究决定。这是确定议题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支委会应该讨论和决定的重大事项,《政治工作条例》和《党支部工作条例》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有些所1艇队党支部对此把握不够准确,确定支委会的议题时事无巨细,甚至把节日活动、氛围营造、买纸杯等也要提交支委会研究,致使支委会陷于“小事议不完、大事抓不住”的怪圈。要帮助支部委员特别是正副书记真正弄清支委会的性质、任务和职责,准确把握支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注意将重大问题与日常工作区别开来,分清哪些问题要由支委会讨论、哪些问题可由行政会决定,确保支委会集中精力研究所艇队建设的重大问题。
确定议题要集智。善于集中党支部“一班人”的集体智慧,是科学确定支委会议题的有效手段。作为党支部正副书记,要牢固确立集体领导观念,坚决克服和防止自恃高明、自以为是的不良行为,确定议题前除两人及时“通气”交换意见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适时征求其他委员的意见,尤其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在集中“一班人”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法规规定要求、符合上级指示精神、符合所艇队建设实际的议题。
二、真心广开言路,提高决策质量。支委会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是实施正确决策的关键。分析一些所艇队支委会议事决策质量不高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民主氛围不浓、言路有所闭塞,突出的反映是发言不够踊跃、造成会议“冷场”,讨论三言两语、分析问题肤浅,书记先声夺人、委员“顺竿而爬”。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支部决2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必须克服。
会前准备要精心筹划。会前准备是议事深化、细化的基础和前提。要出好“安民告示”,召开支委会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当提前1至
2天通知各委员,让大家深入思考,认真准备意见;要组织充分酝酿,对拟提交支委会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书记、副书记应当在会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与委员进行个别酝酿;要认真准备方案,列入支委会讨论的重要议题,应当充分听取党小组、党员和官兵的意见,形成明确具体的方案,最好准备两种以上方案,以便与会人员比较选择。
会上讨论要广开言路。最重要的就是书记要有民主意识,注意引导“一班人”围绕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严格发言顺序,组织讨论发言一般按照委员、副书记、书记的顺序进行,保证支部委员充分发表意见。要实行逐项讨论,研究多个事项应当一项一项进行讨论,不搞“一锅烩”。要坚持平等议事,讨论决定问题时书记、副书记与委员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尤其要切实尊重委员的意见,不得压制不同意见。要善于搞好引导,当会议出现冷场时要耐心启发、开阔思路,不能强迫委员表态或搞“推磨式”轮流发言,注重激发大家的潜在意识;当讨论偏离议题时要及时纠正、巧妙引导,促使大家“言归正传”,集中精力研究正题;当研究问题肤浅时要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引导大家透过现象3看本质,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拿出对策。
集中表决要把准“火候”。集中表决是支委会的终端环节,其核心是归纳集中“一班人”的正确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这是会议质量和成果的最终体现。必须准确把握表决“火候”,保证多数人的意见进入支部决策。作为支部书记,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既要防止讨论不充分,在议题没有议透、委员意见分歧比较大时急于表决,作出“夹生饭”;又要防止无休止的争论,议而不决,将支委会开成“扯皮会”。支委会讨论决定事项,当多数委员意见一致时要及时形成决议,不能优柔寡断、失去良机;当两种意见人数接近或形成两种以上意见时,应当暂缓表决,待进一步调查论证、交换意见后,提交下次会议复议。
三、有效实施调控,确保达成共识。由于党支部“一班人”之间彼此性格不同,工作经历各异,思想政治素养有高有低,认识问题能力存在差别,支委会讨论研究问题难免会产生意见分歧和矛盾。作为支委会召集者的支部书记,必须掌握会议调控艺术,采取有效办法及时化解矛盾,保证“一班人”和谐议事、达成共识。
解决意见分歧要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思想统一方能达成共识。如果党支部“一班人”各持各的理、各说各的对,就很难形成多数委员意见一致,甚至会造成决策失误。当会上支部委员意见各执一端、相持下不时,要及时组织“一班4人”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使大家进一步掌握方针原则,熟悉政策规定,明确标准要求,并引导其看本质、抓主流,求大同、存小异。
避免矛盾升级要采取冻结回避的办法。支委会在讨论决定把握难度较大、涉及相关利益的重要事项时,往往会争论比较激烈,如果调控不力,很可能会导致情绪冲动、矛盾升级。对这个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冷冻回避的办法防止和避免出现负面效应。当会上出现争论激烈的苗头时,可以宣布休会,使白热化的气氛得以冷静;也可以暂时冻结此次支委会的内容,延缓一下会议时间,以利于大家冷静下来反省自身、权衡利弊、深入思考,理性理智地讨论研究问题。
化解委员误解要培植海纳百川的气量。支委会上,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支部书记的意见被个别委员误解甚至受到责备、埋怨。这就要求书记必须注重加强品德修养,豁达大度,宽以待人,决不能小肚鸡肠、遇屈即跳。要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和气量,既要容得下拥护自己意见的人,又要容得下反对自己意见并被实践证明是错了的人;既要听到合乎心意的话不激动,又要听到违背心愿的话不恼怒;既要听得进赞扬,又要听得进屈枉。这样,就能创造一种和谐融洽、舒心愉快的良好会议氛围,既利于“一班人”集中心思讨论研究问题,又利于围绕共同目标团结共事。
篇三:支部委员发言顺序
支部委员会会议流程
支部委员会是党的基本组织,是党的一切组织和活动的基础。支部委员会会议是支部的最高决策机构。在会议上,委员们可以就党章规定的决定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任务和具体工作进行讨论和决策。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支部委员会会议的流程。
一、开会前准备
1.会议时间和地点
支部委员会会议要提前规定时间和地点,通知委员会成员,并确保会议的准备工作。
2.发送议程
会议议程应由支部书记配合委员会起草,并在开会前通知委员会成员。议程须包含讨论的主题、时间安排、发言人、汇报内容和文件。委员需提前通过研读文件、调查研究等方式准备好发言和汇报。
3.审核委员名单
支部书记要检查委员名单的准确性,以及委员会成员是否能够出席会议。
二、会议进行
1.会议主席宣布开会
主席在准备充分后,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宣布支部委员会会议正式开始,并介绍出席委员的名单。主席简要介绍会议议程,重点提示会议中需关注的问题。
2.主持人检查会议文件
会议主持人在会议开始前检查会议文件,确认是否齐备。同时通知秘书要认真记录会议记录。
支部委员根据议程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进行辩论和讨论。发言顺序可以事先安排,也可以委员们自行提出。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倡导党的方针和政策,委员们的发言应该保持和谐、有序和深入。
4.汇报工作
支部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工作汇报,包括工作成果、优缺点和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在报告中,应该详细地说明执行过程、解决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5.辩论、决策
在辩论中,委员们应该分析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从各个角度讨论问题,并追溯历史,总结经验,作出相应的决策。
6.章程、委员规定和代表费用的问题
关于党章、委员规定的修订,以及代表费用的审批,应该提交给参会委员进行表决。
7.结束会议
主席在会议结束前宣布会议的时间表和文件备份方式。会议记录和决议草案应该由秘书保管。
三、会议后
1.会议记录
秘书应该立即编写会议记录,并将其发送给委员,以便查看和解决问题。
2.分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