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进城农民工调查报告 一、 导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我国不但从一个由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一个由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现代性工业国家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 生计不得不弃农从工, 开始大量涌向城市。
在全国城市里, 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地增多, 同时他们从事很多不同的事业领域, 沈阳市也成为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集中地。
为了解 X 市众多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 心理状态和社会保障状况等, 我于寒假期间对此进行了一次关于进城农民工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
X 市进城务工人员。
二、 调查时间:
X 年 X 月 X 日。
三、 调查范围:
X 市各大建筑工地、 修路工人、 各大中小饭店、 环卫等。
四,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二、 被调查农民工基本信息 一、 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法, 以 X 市某一地段的菜市场、 建筑工地、 农民工居住地三个地点为例, 随机抽取 N 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 直接调查在工地工作的和晚上回农民工居住地的农民工。
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被调查者的生活状况; 二是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 三是被调查者的社会保障状况。
三、 农民工生活状况 一、 工资情况 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关注越来越高, 城市里涌入了 成千上万的农民工, 他们辛勤工作, 只有过年了才能回一次家, 甚至还有几年才能回一次家和家人团聚的, 他们的辛酸鲜为人知, 农民工朋友在城市不容易找活干,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加上城市自己本身有限的接纳能力导致了 现在农民工朋友都不好找事做, 说明了农民工工作不固定、 流动性强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农民工的生活在城市中得到了更多的保障, 越来越多的人赚到了自 己较为满意的薪水。
而且当农民工朋友的工资被拖欠时, 有近七成的农民工朋友选择了找劳动监察. 工会组织等解决, 剩下的会找其他途径解决, 这说明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
二、 医疗情况 随着农民工生活工资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医疗保障状况,
调查人员中有许多人享有城市上的医疗优惠政策。
有更多的人买有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及工伤保险等, 说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依然有农民工朋友反映医院收费太高, 看病难的问题, 城市医院还没有完善的建立健全关心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医疗优惠政策, 也说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
三、 子女受教育情况 近些年来, 国家实行了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极大地缓解了 农民工对于子女教育费用的负担, 而且由于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农民工子女也可以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继续学习深造, 自己能承受子女的教育费用, 这一数据比较乐观的反映了他们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四、 居住情况 在 X 务工的农民工有一半以上的人家中盖了 新房, 他们在外租赁房屋的费用也比较合理, 对自己租赁房屋很满意程度较高, 这种满意程度说明了 在沈的农民工朋友居住条件比较好。
四、 农民工心理状态 被调查者中有九成以上的农民工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比较满意, 而且农民工朋友现在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尊重。
进城农民工不再只从事脏活、 累活, 工作环境也较比以前有了 很大的改观。
说明农民工的心理状态比较平和。
五、 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
一、 农民工社会保险现状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主要包括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
大多数农民工已经开始享有这些保障, 但是有一些人还处于缺乏状态, 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存在严重工伤事故隐患, 缺乏工伤保险。
失业风险严重, 缺少失业保险;
“大病小治, 小病不治” , 缺乏疾病医疗保险。
二、 农民工社会福利现状 在社会福利方面, 城市农民工也同城镇职工一样, 除工资收入外, 职工还享有一定的实物性福利。
社会福利主要表现在住房条件或补贴、 在职培训或进修、 各种劳动保护及保健费、 子女入学、 入托、 社区服务等方面。
三、 农民工社会救助现状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贫困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特殊对象救助、 救助及扶贫工作。
在社会救助方面, 许多城市己为城市居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线” 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 他们在城市也同样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线” 制度, 他们在城里失业后同样能享受“低保” 待遇。
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农民工生活状况的改善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关注,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
除了提高媒体对农民工的关注之外, 更重要的是提高用人单位对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关注程度。
用人单位应对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是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 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整体素质过低的问题,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减少农村新的低素质的农民工的产生; 其次对在外打工的农民工, 可有针对性开展一些免费的职业教育, 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
三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应从法律上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合理性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 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
四是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 改善农民工生存环境, 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 医疗卫生、 教育等公共服务待遇。
要坚持依法维权, 发挥工会作用, 提高农民工素质, 强化政府职能。
改善农民工心理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农民工朋友自身 不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政府组织提高农民工社会形象的活动。
三是大家加深农民工朋友对城市建设贡献的基本认识, 尊重农民工朋友的人格。
改善农民工心理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劳动保障部门应该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努力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利; 作为企业来讲, 也应该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巩固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完善各类社会保障, 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农民工虽然有政策可参加社会基本保障,
但相关政策缺乏强制性,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都不愿执行, 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将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 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农民工办理各类社会保险, 特别是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临时性、应急性的社会救济, 为其在遭受意外伤害、 交通事故、 大病或失业期间生活拮据时, 提供适当的帮助。
同时,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保障农民工的人身安全。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