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部学习对于要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供大家参考。
干部学习关于要提高“七种能力”的心得体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总书记的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为干部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年轻干部正处于干事创业大好时期,要自觉在成长道路上过好“四道关”,不断坚定志向、提升能力、磨砺意志、迎难而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唯有如此,方能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奋力担当锐意前行,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坚持“严”字为先,过好“思想淬炼”关。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年轻干部要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严”字为先,深化理论学习,多吸“理论之氧”,多补“精神之钙”,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科学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灵魂,在知行统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中锤炼忠诚品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心无杂念、德无杂质、行不乱章。要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政治体检作为自觉打扫思想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的重要途径,用足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及时检视整改违背初心使命的各种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持续不断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坚持“勤”字为本,过好“本领锤炼”关。“打铁还须自身硬”,“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要有善担当的硬本领,才能有敢担当的厚肩膀。年轻干部要强化为民担当负责尽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勤”字为本,不断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自觉锤炼和提高“七种本领”,以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和会干事、干成事的硬本领,立足本职,贴近基层,为民做事,摒弃官气,多接地气,勤学善思,务实重行,敢于担责,用心感悟,用心做事,用心做官。要注重把自己锻炼成实干家,始终做到“多动笔杆子,多迈脚步子,少耍嘴皮子”,始终做到“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唯实不唯上、唯事不唯人”,善于从困难的环境和复杂的问题中汲取营养,砥砺意志,自强自新,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尽职尽责,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一件件具体的工作中去,把奉献体现在无尽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用过硬本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坚持“清”字为重,过好“品德修炼”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保持政治定力的根本在于加强党性修养、修炼高尚品德、永葆清廉之风。年轻干部要坚持“清”字为重,勇于修炼高尚品德,从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做起,将党规党纪、国家法律作为从政之律、工作之纲、人生之镜,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增强抵御诱惑、守住底线、廉洁自律的定力,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算好“政治账”“利益账”“良心账”,用珍惜、感恩和进取之心对事业、对组织、对群众,做到慎细微、慎独处、慎身边,真正做组织放心、群众称心、自己安心的好党员干部。要坚持在实际工作中养成自律好习惯,做到坚持原则,依法行政,修身养德,遵守纪律,廉洁从政,以身作则,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微慎思慎权慎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坚持“韧”字为要,过好“意志磨炼”关。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火热的基层一线是干部增长见识、
了解国情的大课堂,是磨砺才干、积累经验的练兵场,也是锤炼意志、砥砺作风的磨刀石。年轻干部要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扎根,坚持“韧”字为要,持之以恒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事业,多到田间地头沾沾泥土味,体察社情民意,读好“无字书”,进好“百家门”,行好“万里路”,在基层一线接受实战摔打,多经历一些历练,于磨难历练中成长成才,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勇挑重担、积极作为,身体力行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盼愁”问题,做人民群众认可、称赞的好公仆。要坚持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自觉在吃苦中磨练成长,受得了批评、经得起挫折、做得好小事,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作风,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基层工作实践中实现人生不断超越。
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心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深刻理解这一重大部署,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既是全面理解、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坚实基础,也为“十四五”时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科学路径。
两个大局,是重大的战略判断;胸怀两个大局,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下形成展开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外在于中国的变局,不是置中国于局外的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这一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为我们办好自己的事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
统筹两个大局,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两个大局的发展大势和基本特征。“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发
展环境呈现出“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同时,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并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统筹两个大局,必须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必须办好的自己的事,是我们的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我们的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这就意味着,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方向。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内涵型增长,离不开创新驱动;应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挑战,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深入推动协调发展;将生态作为重要资本,提升综合竞争力,绿色发展是关键;推动与各国的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依靠的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挖掘内需潜力,要在共享发展上
下功夫。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我们才能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御风前行。
回望“十三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底气、本领去迎接新挑战。前瞻“十四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 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统筹两个大局中不断赢得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