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职业特点, 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
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 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热爱读书的教师, 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 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 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 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教师, 需要理想。
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 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
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 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 无梦则无望, 无望则无成, 生活也就没有兴趣。” 这里的“梦”, 即是“理想”。
拥抱理想, 读书是一条捷径。
读书, 能让人长见识、 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 性定菜根香。” 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 安于清贫、 锐意求索的心志, 置身于物欲炽烈、 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 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
以书为伴, 与书对话, 会使你心无旁骛, 沉醉于书香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自己对自己的谈话, 诉诸自己的良心, 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 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
我以为, 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 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 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 不读书, 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 脆弱无比。
教师, 需要学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 神采飞扬。
学识源于读书, 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学习的革命》 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 不断地读书, 拓展视野, 增长学识, 不仅不能教好学生, 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
可见, 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 需要读书。
读书, 是教师的一种生活。
作家祝勇说:“ (读书)
像呼吸、 吃饭一样自然, 所以, 真正的读书人, 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 读书之于教师, 就像歌手之于练声、 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 俗不可耐”; 那么, 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 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读书很甜。
一本好的书, 是一个足以让你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 或在大树之下, 或在藤椅之上, 或坐或躺, 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 兴味十足, 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
读书的佳境, 如同爱情一样, 是投契, 是相许, 是沉浸, 是融合, 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
读书很苦。
读书是一桩苦事, 夏有蚊蝇之扰, 冬有严寒之袭。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
生活中, 你有不喜欢甚至厌烦的人和事, 但有时它们恰恰是你必须去相处的人和必须去做的事。
读书也如此, 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 但身为教师的你, 不读通工具书,
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 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 常常让人敬而远之, 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 那么, 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 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还有, 你想读一本好书时, 可能无处可觅, 可能囊中羞涩, 常常让人有“英雄气短” 之叹。
读书, 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
惟其如此, 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 去熏陶学生, 使之热爱读书, 与书为伴, 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要天天看书, 终生以书籍为友, 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 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