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正文

2023年度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完整版】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3-08-25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心得体会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心得体会3篇

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心得体会篇1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人民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能力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战略支撑。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全面履行职能使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指引,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70年来,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已经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

  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充分彰显。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是保持我军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把政治工作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领导制定了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强调要把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军队政治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亲自决策和领导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强军兴军作出新的政治擘画,开启了新形势下政治建军创新发展新征程。人民军队重塑思想、重塑作风、重塑政治生态,立起政治建军新方略、立起革命军人新标准、立起人民军队新样子。

  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迈出历史性步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陆军技术兵种部队数量很少,空军、海军处于初创阶段。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通过多次精简整编,我军逐步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军队转变。改革开放后,基于对国际战略形势的新判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经过压缩军队规模,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优化军兵种内部编成,改革领导指挥体制,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官兵比例,人民军队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作出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大决策,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压茬推进,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历史性步伐。

  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领域,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弹道导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带动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军把武器装备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具有我军特色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道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步伐,有力推动了武器装备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军装备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增强使命意识,抓住机遇,鼓足干劲,把装备建设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自力更生、艰苦攻关,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体系,装备现代化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实现军队正规化,全军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实行了规范化的部队编制,制定了一系列军事法规,正规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全面恢复和建立军事法规制度的重大决策。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不断推进军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建设,逐步形成了覆盖军队建设各个层面的军事法规体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强调,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2015年2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人民军队法治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改革完善军事立法体制机制,加强立法顶层设计,抓好重点立法项目落实,一大批改革急需、备战急用的法律法规陆续制定颁布或修订实施,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有效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使命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追歼残敌,进军边疆,剿灭匪特,粉碎国民党军队窜犯袭扰,胜利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多次边境自卫作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捍卫了祖国万里边疆和辽阔海空。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军队着眼维护和平、遏制危机和打赢战争,加强战备工作和实战化演习演练,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挑衅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坚决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号召,积极完成重大工程建设、抢险救灾等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在抗击特大地震、森林火灾、特大洪水、非典疫情等重大灾害中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不怕牺牲;完成依法履行香港、澳门防务职责,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各种威胁,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积极参与对外军事交流合作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等重大任务,有效履行自身职能使命.

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心得体会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与之呼应,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

  第一,它意味着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也就是说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经过多年的长期的努力之后,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一样,也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是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它意味着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也就是我们要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把我们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军队,这样的话,我们担负的使命任务和过去相比应该说更加宏大,更加艰巨。

  第三,它也意味着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踏上新的征程,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这个应该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从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从此开启了一个强军兴军的新的历史征程,也就是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肩负着新的使命来继续前进。

  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有新目标、新使命、新征程,所有都进行了全新的定位。

  实际上它界定了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奋斗目标,新的前进方向,实际也就是指明了我们下一步往哪儿去,往什么方向去努力,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心得体会篇3

  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全面体现。战斗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战斗精神是军队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特征,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集中展示。战斗精神对全民国防意识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淡化国防意识。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大国防”观念,牢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断增强关心国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会参与良好氛围,为培育战斗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撑。军队战斗精神的培育,则应重点围绕爱国奉献、坚定信念、敢打必胜等核心内容,锻造高技术条件下军人过硬的战斗气质,使全社会学有榜样,推动全民国防意识的提高。

  世界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对我国而言,安全和主权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周边环境最复杂的国家,也是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化的国家。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发展,强化大国防观念与全民国防教育就尤其重要。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冲突不断,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在新的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加强国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人。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在中学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新时代 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