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个人事迹材料教师个人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教师个人事迹材料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爱心奉献平凡岗智慧铺就成功路
一、 投身教育天地热情挥洒教坛
从记事起, 我就梦想要成为一名教师。
九一年师范毕业, 我有幸进入了教育学院教务处工作, 但我的梦想是走上讲台, 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师。
为此, 我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 其中的苦与乐只有我自己知道。
也许大家不会相信, 一位师范毕业生怎么能登上大学讲台呢? 但我做到了, 一种坚定的信
念促使我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上师范不是我的错, 贫寒的家境只能让我如此选择。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历感动了我, 他的精神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着我,我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 函授专科、 脱产本科, 我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讲台, 做了真正的教师。
当我看到办公桌上堆满作业时, 一种感动的心绪从我的心底升起。
我在每一本日记上都倾注了我的一份关切与爱护的“诚心”。
当一个班主任的担子压在我并未成熟的肩头时, 当一个个调皮的学生站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时, 我才体会到了“教师” 二字的真正含义。
我深知, 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 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 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我班有一位女生, 容貌不佳, 学习成绩差, 对生活失去信心, 她在日记中告诉我没人喜欢她。
看过后, 我心很沉。
我深知, 少年时的心灵伤痕很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于是, 我极力鼓励她,给她信心, 给她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在日记中跟她约定, 让她努力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文, 第二天上课让她背。
第二天我叫她时, 学生中一阵嘲讽的骚动。我看着她, 眼神中充满了鼓励。
她流利的背了下来。
班内一片掌声。
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从此, 她对自己有了信心, 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大有改观。还有一个学生, 心灵比较脆弱, 经受不住别人的批评, 虽然他的成绩还不错。
有一次, 他因纪律不好而受到了数学老师的批评, 而此时他又处在朦朦胧胧的爱情之中。
那一段时间, 他意志消沉, 终日保持沉默。
我从他的日记中读出了他的心曲, 我觉得我必须帮助他。
我用尽我的文学功力去感染他劝说他, 让他清醒地面
对现实, 面对自己的心灵。
终于, 他想通了, 以坚毅的翅膀飞向属于他的天空。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 我坚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到教学内容中, 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一条心灵之路, 这条路需要心需要爱去铺平。
我爱我的学生, 我爱教师这个职业, 我用爱去铺设这条通往彼岸的心路。“讲课” 已成了 我生命的一大部分, 我知道, 讲课不仅仅是给学生以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一种思想, 一种精神, 一种价值观。
我知道, 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讲好课, 功夫主要下在课堂之外。
记得《语文学习》 的封面上有过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可是我要说, 在我的心中, 语文学习的外延大于生活的外延, 多年来,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不断提高, 为了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我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有关知识,研究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方法, 适时到中小学听课,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尝试, 得到了广大师生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课余时间, 我潜心于教学科研,从每天电视节目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我得到启示, 写出了题为《广告语言与文化心理浅谈》 的;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中, 我结合教学感受, 写出了《普通话中 ie和 ian 的发音差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普通话课程资源》 等论文。
2002 年 6 月, 我应同行邀请, 参加了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教材》 的编写工作, 历时半年, 写六万字,任副主编。
对于一个教学经验不太丰富的年青教师来, 写一篇小论文可能不是难事, 但胜任一本教材的副主编既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
在《现代汉语》 教学过程中, 我感悟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同, 各民族语言规律即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方面, 思维方式、 行为习惯, 继而表现为句式结构, 由此我写出了题为《英语动词不定式在汉语句式中的体现》 的论文。
对于一位教师来说, 教学与科研是分不开的。
教学与科研, 对我来说是同一种事业, 在对事业的追求中, 既实现了自我价值, 又奉献了社会, 这一切都源于我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
二、 发挥自身专长担负推普使命
小时候我就爱模仿播音员说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对普通话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我选择了做教师时, 我更加体会到说好普通话对于一位语文教师的重大意义, 所以我就发挥自身专长, 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终于, 功夫不负有心
人, 我做了一名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作为一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学校普通话课程的担子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我身上, 吕梁推广普通话事业也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年九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从 99 年吕梁成立语委办以来, 每年的“推普周” 都要搞一些活动。
从开始上街到各学校张贴宣传画进行宣传, 到后来在语委办的统一指挥下, 利用各种丰富多彩本文章共 2 页, 当前在第1 页
下一页
的形式倡导吕梁人积极行动起来, 宣传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 为吕梁形象的整体改变, 我一直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2003 年的第六届推普周, 我们在语委办的统一部署下, 协助各县市学校搞了从校到乡 , 从乡 到县, 从县选拔到地区参加的“人寿杯小学教师暨学生课文朗诵比赛”, 活动中, 从文件起草、 篇目选定到规则制定、 会场布置处处都留下了我艰辛的足迹。
这次活动在
全区师生中掀起了诵读课文、 学习普通话的高潮, 从而也激发了全吕梁的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作为一名测试员, 从 2002 年我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全面开展以来, 到目前为止, 我在教育局语委办的领导下, 先后赴吕梁十三县市四十多次参加测试,共测试教师 2000 余人。
为了让吕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立足现实、 稳步发展, 我贡献自己的智慧,付出艰辛的努力, 利用非典休假时间, 编写了适合吕梁教师使用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用读本》, 并受语委办委托培训各县市测试员, 以便他们在自己的培训工作中能做到得心应手。
金诚所致, 金石为开, 我的讲课艺术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同仁的认可。
随即应兄弟学校邀请, 受语委办的委托, 我先后赴吕梁行署机关幼儿园、 吕梁艺校、 吕梁卫校、 吕梁经济管理学校、 离石区二中、 中阳县为师生作普通话讲座二十多场次, 听课总人数达 3000 以上。
在下乡 讲课时, 有些乡镇条件较差, 没有扩音设备, 一百多人挤在一个教室, 为了保证上课质量, 我只有提高嗓门、 加大音量, 这样上课在别人看来很累, 但我却乐在其中, 因为我从老师们的眼神中读懂了我自己的价值。
三、 发扬严谨作风工作务实求真
从九八年登台讲课以来, 我一直以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因为我代的
是语文课, 为了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为班里搞“即兴演讲”、“诗文朗诵” 等活动, 还要求学生每周办一期“手抄报”, 整理自己的“习作集”。
在学校举行的演讲、 朗诵活动中, 我身先士卒, 为学生作楷模。
记得有一年元旦, 学校举行“文艺晚会”, 已是孩子妈妈的我和学生们一同编排舞蹈、 上台表演。
学校开运动会, 我还拉上爱好体育的丈夫, 早上六点起床, 为篮球比赛记分, 有时因为天气原因, 室外比赛不能正常进行, 我们就加班加点, 利用晚上时间完成比赛。
除代课外, 我还兼任教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
九九年我省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 利用假期, 我完成了全区 12000 多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建设工作,在以后几年来, 每年完成 12000 多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培训、考试、阅卷、 登分等工作。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 但要做到准确无误确实也难, 在别人看来几万个数据错几个是小事一桩, 但我心里明白, 对于个体的老师来说, 每个数据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转正、 评优、 晋升职称, 甚至前程。
在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之余, 我一遍又一遍核对着这些数据, 为做到万无一失, 我经常加班加点, 没有想过要放松自己。
我并没有退缩, 因为我热爱自己的事业。
当教师我不想放弃, 在讲台上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当测试员我不想放弃, 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我从小就梦寐以求的, 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人, 我要做吕梁的王小丫 ; 教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繁琐、 杂乱, 但它是学校交给我的工作, 我以教务工作为支点,走上了讲台, 做了测试员, 我不能忘本。
吕梁教育学院教师张虎玲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推荐访问:教师个人事迹材料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