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经典事迹材料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寻常的春节。腊月廿九日逍遥村开始“封村”了。一大早,程强和霍西尼两人就被村长派到村口设卡,义务值守。路口放了一张桌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疫经典事迹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篇1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寻常的春节。腊月廿九日逍遥村开始“封村”了。
一大早,程强和霍西尼两人就被村长派到村口设卡,义务值守。路口放了一张桌子和一个警示牌子,留下仅能一人通过的空间。村里还给配发了口罩、消毒喷壶和红外线测温仪。霍西尼把口罩扔到桌上,骂骂咧咧地说:“有个球病毒,武汉距离几千里呢!冬冷寒天的,义务值守个屁!”“哎,也就是的,让人连年都过不好。”程强随口应到。
这时,一辆黑色的宝马车驶了过来,摇下车玻璃,在卡前停下。霍西尼眼尖,一眼就认出是本村的女婿杨富。忙堆着笑脸上去:“呦,这不是杨富兄弟吗,啥时候回来的?”杨富礼貌地拿出“中华”烟递给霍西尼和程强一人一根:“刚回来,来看老丈人。”霍西尼接过烟别在耳朵上,忙着搬开警示牌,把桌子斜过来,让出一条汽车可通过的通道。
车都进村了,程强才想起来:没给杨富消毒和量体温。霍西尼说:“熟人么,咋好意思!”程强就再没说啥。
过了一阵,一个妇女带着个小孩子过来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本村嫁到省城的姑娘,两个人就只简单的问了一下,听说不发烧,不咳嗽,就挥手让进了村子。
一上午,进村来的基本都是熟人。面孔稍微陌生点的,俩人就给测个体温,喷些84消毒液后放行。
下午,换了两人值班,情况大抵相似。
大年三十清早,村委会的广播突然响了起来。邻村杨庄发现了新冠病例,一个从武汉打工回来的青年,忽然发热咳嗽,在紧急送医院后被确诊,镇上正在紧急寻找、隔离和他接触过的所有人员。这一消息无疑晴天霹雳。
最害怕的人还是程强和霍西尼。因为昨天那个杨富就是杨庄的人。他俩不仅抽了他递过来的烟,还把人放进了村子。“这可怎么办?”程强腿有些软。俩人嘀咕了一阵,赶紧把这个情况报告了村委会,然后回家自觉隔离。
村委会立即紧张了起来。第一时间赶到杨富丈人家了解情况,可是已经离开的杨富,电话一直关机;又不住地打电话到杨庄询问,暂时情况还是不明。最后只得紧急通知凡是昨天与杨富、程强、霍西尼有过接触的人先居家隔离,严禁外出。
一时间,逍遥村人人都戴上了口罩,村口加强了值守人员,挂起了红红的横幅:“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气氛格外紧张。
直到除夕夜,村里才联系上酒醒的杨福。确定他在到逍遥村之前都两个月没回过杨庄了,才放下心来,通知村里解除隔离。
虽是虚惊一场,但大家都意识到“狼来了”,开始支持封村,并认真关注起杨庄和武汉的疫情来。初一起来,都早早给亲戚朋友打电话,不去拜年,也别来拜年了。
村口卡前,初一初二来拜年的人都被挡了。有些原路回家探亲的儿子,或外嫁的本村姑娘因不能见到自家爹妈而很生气,甚至和值守的人发生争执,但在大家的耐心劝说下,都还是折回去了。
大年初三,是小伙肖勇结婚的好日子,家里年前把一切都已经准备停当。封村遇到了大难题。村主任亲自出马,反复做肖家人的思想工作,又和女方家多次沟通,终于征得同意。决定非常时期,举办个非常婚礼——不送亲,不迎亲,不设宴席。新郎开车到新娘家的村口,接了新娘后,回本村村口测量体温和消毒后,一对新人步行进村。
在村口的门楼上,一幅春联格外引人注目:爱祖国居家休闲不添乱,逢国难众志成城斗疫情。横批:国泰民安。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篇2
岳__:“疫”路相伴共待花期
疫情只是插曲,拐点总会到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一个人都在坚守,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岳__,德州市北园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担任六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除了每天的三节英语课,她还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工作繁琐,丈夫作为公安干警,疫情期间,经常值班备勤。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晚上安排好两个孩子睡觉后再制作课件,撰写教案,批改学生的作业,常常忙到凌晨。周末别人休息的时候,她还到校进行疫情值班工作。
疫情开始之初,有的孩子在英语课上不想张开嘴巴跟读,她就让孩子单独发送朗读视频或者音频,挨个儿纠正,争取让每个孩子不掉队。有的家长疫情期间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特别焦虑,她就耐心的和家长进行沟通。
每天反馈课堂表现,一对一语音留言批改作业、答疑,都已经成为她现在的工作日常。线上教学,工作量比面授课要大得多。为了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岳老师每天一上完课,就会在家长群反馈课堂表现积极的名单。由于学生在家复习的学习效果与自我约束力密切相关,作业反馈出来的问题也比较多,把每天的作业改完,至少要花三、四个小时。英语作业多是语音,听力,口语练习,因此岳老师选择通过语音留言、一对一指出学生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反复跟读,模仿,纠音,力求让学生掌握单词,课文的正确语音语调。也正因为每天150个孩子的英语作业,听录音时间过长,手机充电宝成了她的必备工具。居家学习,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学习,对于那些调皮、学习敷衍的孩子,她总是一遍一遍的耐心提示着。特殊时期,孩子的心是浮躁的,家长的心是焦躁的,而我们的心必须是坚定、坚强的!
疫情无情,她在用心书写着我们北小平凡教师的抗疫故事,愿我们“疫”路相伴,共待花期,早日相聚在北小美丽的海棠树下,听那熟悉的朗朗读书声。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篇3
王xx,是负责预检分诊工作的护士长,也是一名有着10多年护龄的老护士。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做为医院的第一道防线,她和她的团队每天要为每一位来院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询问患者接触史,哪里不舒服等等,平均每天筛查2000多人次,一天下来握着体温计的胳膊疼到无法抬起。她的丈夫是高速交警,同样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两个孩子只能托付给家中老人照顾,除了内疚,更多的是欣慰和无悔,她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到这场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抗击疫情战斗中来,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守护全县人民、守护万千家庭的健康和安然好梦!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篇4
云深夜阑拥月色,苍穹与地间皆为一片昏暗,黑云压城城欲摧,墨色营造出的低压气氤氲着整个城市。四周万寂俱静,寂寥无人。落笔,凝眸外望,唯见医院彻夜灯火通明。
今年的春节同往常不再一样,没有烟花的响声,没有温馨的笑声,没有喧嚣的车声,只有冷清的餐厅,小声的谈话,阵阵的咳嗽,救护车的长鸣声。
从疫情开始,各个城市就接踵进入一级防备状态,从封城到封小区,中国把每一步都走的铿锵,踏实。但最先出现病毒的武汉却更加严重,病情的加重促使整座城陷入黑暗,但其他的城市,以及国外同胞,海外侨民却没有放弃。许多医生自愿报名奔赴前线,他们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奔赴武汉参加救治,他们也知道这一去,可能会殉职,也会很久不能见到家人,但他们并没有惧怕,奋斗在前线,做最美的逆流者。奋斗在前线的不止是医生,还有警察,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守护着自己的城市,他们站在每个收费站口,每个交叉路口,每个进出口,只为守住进出人员和车辆的安全,不让疑似病例进入,他们的任务很艰辛,但他们却尽职做好每一份任务,检查好每一辆车。
一直在奋斗的不止是每个中国市民。还有海外侨胞和其他国家。海外侨胞在知道疫情后,立马开始筹集口罩和防护服,并免付资助给武汉,也有很多给武汉募捐,给生育他们的祖国献出一份力。日本、俄罗斯、韩国、巴基斯坦等十多个国家,分别向中国捐献口罩等物资。日本一千万只口罩,而且在运来的箱子上还印满了鼓励和支持的话,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话语。俄罗斯更是派出医疗防疫专家前来支援,和150万个口罩和医疗物资。中国的“铁哥们”巴基斯坦也前来支援,他们虽然不富裕,但也是第一时间举全国之力,筹聚了全国库存的30万只口罩,800副防护服,6200副手套支援中国,但与此同时,他们正遭受着蝗灾,但依然愿意倾全力相救。
虽然现在的中国疫情很严重,但我们从来不会放弃,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冬日中疫情也会渐渐消散,迎来春日的美好,在我们心中春是希望,也希望如期而到的不止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所有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篇5
刘__: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本以为持续了两年多的疫情快要过去的时候,今年三月份它再次来袭,打的人们措手不及。学校不得不停课,但是停课不能停学,学生不得不回家上网课,老师们也无可选择地被推上了线上课堂。
线上教学,这对于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们无疑是一个挑战,他们习惯了站在三尺讲台和学生一问一答,“眉目传情”,突然让他们隔着屏幕给学生讲课,还真有点儿难为他们。但是这并没有难住他们。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教师。她用心学习线上教学的操作方法,虚心钻研线上教学技能,常常追着跟她搭班的郭清萍老师问个不停,郭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予以指导,也好在学校领导体恤老师们线上教学存在的困难,组织了老师们学习线上教学的方法和操作技巧,并制作视频供大家学习。刘老师就抓住这个机会,一遍一遍的揣摩、练习,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试着怎么投影、怎么视频、怎么切换课件、怎么和学生互动,晚上回到家里还要找一两个学生实验,看效果理不理想,如果不理想她就再试,直到满意为止。
为了提高效率,保证上课的效果,刘老师总是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精心准备,常常是别人刚下网课,她就冲进教室,马上进入线上课堂,提前把课件,投影准备好,不愿意浪费课堂的一分一秒。课上,她要求每一位学生打开摄像头,端坐在电脑前,密切关注这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如若有谁不听课走神了,她就及时提醒,或者提问,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虽然隔着屏幕,刘老师的心时刻在学生身上。
一个班50个学生,难免有家长关注不到的情况。W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他常常一个人在家上网课,刚开始他的摄像头还是打开的,慢慢地就关闭了摄像头,刘老师发现了就赶紧叫他的名字,让他打开摄像头,可他说摄像头坏了。细心的刘老师感觉到这孩子肯定没听课,溜号了,就赶紧联系家长核实情况,结果还真如刘老师所料,他的摄像头好好的。从那以后,这名学生再也没敢关掉摄像头,也就保证了这名学生能正常听课了。像这样的情况不止这一个,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每个学生都尽职尽责的老师。
三月份,春寒料峭,空荡荡的教室里更是寒气逼人,刘老师有腰疼的老毛病,最怕这种寒冷的环境。但是为了上好网课,她硬是天天坚持来学校上网课,风雨无阻,常常是一扎进教室就是连着两节课,熟悉刘老师的都知道,她的背后总是背着一个暖水袋,同事还笑称她“就像背着一个洋娃娃”。
疫情阻隔了师生的见面,但是没有阻断老师牵挂学生的心。刘老师最牵挂的是那些平时学习比较吃力和家长顾及不到的学生,她担心他们掉队,担心他们贪玩不好好上课,所以,课堂上经常被提问的是他们,课下经常被查作业的是他们,跟家长联系最多的还是他们,在刘老师的严格督促下,虽是疫情期间,他们的学习基本没有落下。
为师者,惟匠心以致远,当臻于至善。刘老师,虽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着自己,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教师最根本的使命: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篇6
战疫情
还记得
骑车畅游花路时
春暖花开的日子
只为那最美一刻
病毒的悄然而至
一场已三年的战疫
停课,居家
再一次!可这一次
它却离我们,这么近
这么近……
大规模的核酸
那么长的队伍,
看着脚下的点,
那一米的提醒,
我想起了课堂上
老师的背影
一米到底有多长?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防护服里的医护人员
他们的手
也许已经泛白起皱
他们的脸
也许已经勒痕深刻
他们的双眼
也许已经疲惫不堪
那成千上万的防疫战士们
默默地守护这座城市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篇7
3月5日,新化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邹同祥积极投入到县卫健局组织的3.5学雷锋健康义诊活动中,为老百姓把脉问诊,宣讲疫情防控知识。
邹同祥现年50岁,系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1994年7月衡阳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新化县人民医院,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至今。
曾经在湘雅医院及湘雅三医院、广州八医院多次进修学习。
兼任娄底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肝病联盟湖南分联盟理事,湖南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会员,中国防痨协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专业分会委员。
新化县传染病救治首席专家,2020年任新化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
在疫情期间,他从2020年1月19日开始,就带领该科室医生一起接诊排查新冠肺炎,采取全封闭式管理。
他带领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没有退缩,迎难而上,鼓励和动员大家作抗疫逆行者,勇挑重担,也没向院领导提任何要求。
他坚持一边开会学习国家政策,一边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加强防护培训工作。
一边忙于日常看病,分析患者病情变化,一边还要挤时间准备课件在全院讲课,并到卫健局为全县基层医师授课。
他带领全科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穿防护服戴N95口罩,负责新冠肺炎住院病人救治和发热门诊的排查工作,每天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大家都毫无怨言,只希望早日结束疫情。
他作为一名抗疫一线的老兵, 2003年在一线抗非典,他任新化县非典排查机动队队长,排查50余例回乡发热病人,获得新化县抗非典先进个人。
2014年春夏季带领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抗击手足口病前后持续近3月,他每天坚持上班12小时以上,认真观察病情变化,他所带科室治愈手足口病13000余例,并且零死亡。
2015年八九月间,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爆发,在大家极度恐慌的情况下,他带领科室的全体人员排除了10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人,最后确诊为非洲恶性疟。
2017年春夏季,他带领该科全体人员,成功应对了高致病性人禽流感和麻疹的爆发流行,排查发热病人1000余例。
他由于工作认真,专业知识强,吃苦耐劳,医德高尚,多次获得新化县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
在经济为主的时代,他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并很自信地说,这两条他做到了,但从来不争功邀赏。
2017年度新化县卫计局授予他“十佳医务工作者”,新化县文明办授予他“十佳道德模范”。
"我从事传染病救治工作,必须随时掌握国际国内和本地的疫情动态,加强业务学习,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全力做好我县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新化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邹同祥表示。
“他对病人认真负责,在疫情期间每天都登在病房里面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人、每一个家属的问话,对我们下面的医务人员也非常的关爱,在整个疫情期间他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关心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关爱每一个医务人员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整个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新化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康二春说。
“邹同祥是我们新化县人民医院的老主任医生,临床工作已经将近30年,在临床和呼吸系统传染病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临床工作非常丰富工作非常扎实,工作上面兢兢业业,对待病人全心全意,是一位好医生。”新化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陆长征说。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篇8
虽然疾控中心的志愿任务不是在一线工作,而且各个数据的统计、筛查、汇总也十分枯燥疲惫,但是这些数据却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每一例病例的出现都是一个数据,只有做好数据筛查和汇总才能更好地掌握当前的疫情情况,然后做出及时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这些数据虽然庞大冗长,常常令我晕头转向,但好在能慢慢上手,也能在其中体会到工作人员的不易。越是整理越是唏嘘,这些数据都是此次疫情的体现,每天看着这些数据的不断增加,都会在心中默默祈祷着疫情能够赶紧过去,每个人都能摘下口罩,笑出美丽,平安喜乐。
推荐访问:事迹材料 经典 抗疫的事迹材料 抗疫经典事迹材料200字 抗疫的优秀事迹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抗疫先进故事 抗疫经典事例 抗疫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抗疫典型先进事迹 抗疫事迹材料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