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朱总司令的敬仰之情。
2、 学会写一类生字10个,认识二类生字。
3、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掌握略读方法,学习略读。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基础知识;
1、 正音字:泞(ning)陕(shan )
2、 生字:
淅:X xi 左中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淅淅沥沥
沥:L li 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呕心沥血 沥青 披沥
泞:N ning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泥泞
袖:X xiu 左右结构 查衣补旁
组词:袖手旁观 袖珍 领袖
嗓:S sang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嗓门 嗓音 嗓子
陕:S shan 左右结构 查耳刀旁
组词:陕西陕北
厚:H hou 半包围结构 查厂字旁
组词:得天独厚天高地厚 厚道
炊:C chui 左右结构 查 火字旁
组词:炊具炊烟 炊事 无米之炊
伍:W wu 左右结构 查单人旁
组词:队伍落伍 羞与为伍
亏:K kui 独体字
组词:亏欠幸亏 理亏 功亏一篑
3、 区别字:
伍( )吹( )陕( )嗓( )泞( )
悟( )炊( )峡( )搡( )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朱德总司令的事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和朱总司令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人物,了解时代背景。
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朱总司令的资料(图片、文字等),在班内交流,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课件出示朱总司令的相片,介绍朱总司令革命历程。)
三、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
1、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词,多读几遍。
3、检查读生词。(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4、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5、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朱总司令的?
7、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配乐读全文,体会饮水思源的道理。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好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
思考:从文中能否看出老陈头脚上有伤?
(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扭的,有点踉跄。)
朱总司令为什么不先说话,直接就动手去抓老陈的行军挑子?
他是怎么想的?从这你能看出什么?
“起肩就走”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二、组内讨论:
“这行军挑子容易挑吗?”从文中哪儿能看出来?
(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又过了一条很深很深的沟,村子里黑沉沉的。)
“然而晨光迷蒙,前进的队伍人影幢幢,分不清谁是谁”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实践活动。
课外读有关朱总司令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读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各种形式读,如:评读指导、比赛读)
二、学习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的是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所处的一定时间、特定地点以及周围情况等。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的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没有环境描写,作者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读者则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题,讲清楚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汉字。
2.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培养学生以学致用的能力。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乐
学
善思办法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这节课是字词课,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单元内容,相信大家对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一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请同学们读《爱国将领邓世昌》和《古诗》两文章,读准预习时所画的字词。
2.组内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互帮互学。
学生交流词语,理解词义。结合课文语句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通过字典查找词语的意思。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说一说两课文的主要内容个是什么?
(2)学生汇报组内学习情况。
(3)学生汇报字词。
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屡中敌舰抢射慷慨激扬
爆炸致远捐躯挣脱热忱逃命顽强视线
(4)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5)组内赛讲词语的意思。
(6)以抢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生字。
(2)以组字谜和儿歌的形式来识记字型。
(3)教师奖励最棒的小组“学习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师生共同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2.教师提醒学生易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4.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5.布置作业。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亲自去长城游览一次进行亲身感受
收集有关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言
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历有一位伟大的皇帝秦始皇修建了抵御外族侵略的攻势城墙是——长城。长城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更多的了解司马台城城和八达岭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课上请同学介绍自己去长城时看到的景象和感受,没去过的同学把收集的长城相关资料进行组内交流。(课内外资源相结合)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并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
生: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的五大特点。(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
2、选择你喜欢的句或段读一读,并试着说说感受。同时指导朗读。
3、练习说话:选择喜欢的长城介绍介绍,看看你能不能把长城的景象介绍清楚注意要抓住特点来介绍。全班交流汇报
4、生生之间互相评议㈣理解积累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标画优美、生动、形象的词句。
如:堪称:可以称得上。悬崖绝壁:绝壁,陡直的山崖。形容山势险峻。不寒而栗:并不冷而身体发抖。形容非常害怕。精湛:精神,高超的意思。:极其少有。
作业布置:
配合本课学习,建议同学办一期有关长城的小报。
板书设计:
北京的长城司马台长城:险、密、全、巧、奇(中国长城之最)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本文以自学为主,通过朗读和提问学习了课文。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智胜巴依的故事,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阿凡提的头像,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与他的故事?
2、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饭钱。
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思考(1)故事中写到了哪些人物?(2)故事中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事?
板书:阿凡提卡子
穷人巴依
2、交流,自由读课文。
3、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不理解的内容划出来,标上小结。
(一)学习1——4节
1、填空:穷人( )阿凡提帮助,阿凡提( )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导读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节
6、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5——9节
1、那么阿凡提又是怎样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读。
2、(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示: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
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
3、想象表演
4、巴依是怎样用智慧战胜他们的呢?通过朗读,读出语气。
5、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
三、做个聪明人
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穷人呢?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五、板书:
我 们 (爱)——(带来快乐)金色的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