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正文

分数除法教案8篇(范文推荐)

小新秘书网 发表于2023-07-22 08:10:04 来源:网友投稿

分数除法教案教材分析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除法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除法教案8篇

分数除法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

分数除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非常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必须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培养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为问题为切入点,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装几盒?

300÷ 100=3(盒)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5。

师: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5÷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5÷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也就是2/5。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

4/5÷2=4/5×1/2=2/5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5,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5÷3=4/5×1/3=4/15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要注意的是:

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com〕

分数除法教案篇2

时间:20xx年11月26日

地点:大会议室

主备人:赵

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教研内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重难点突破:

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的最后一块内容,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类。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对来说,学生理解起来较轻松。而分数除法应用题是乘法应用题的逆思考,学生对于这种逆向思维感到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帮助学生如何选择解题策略显得尤其重要。可以不直接让同学们解决问题,而是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方法帮助解答应用题。这时学生就归纳如下:画线段图、把应用题编成文字题、找出数量关系式、找准标准量和比较量、列方程解答应用题。这些就是解题策略。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解答题目。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前3种方法,对于程度较差的同学可以选择第4种方法,而对于习惯于顺向思维的同学来说,选择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应该是最合适的方法。

模式方法: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

作业设计:练习通过认真分析,找出每道题的数量关系式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1。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引入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做的事,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要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给学生应有的思维的空间。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掌握分数基本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与前面相似,学生已具备分析能力,因此本课教学中学生尝试解决,交流思路,在互动中明确思路,掌握方法,体会成功,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生命动力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

活动总结

全体教师针对研究主题进行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结合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探讨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找到了这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分数除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45页例6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

教学难点:

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引导同学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3个同样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6

(1)把刚才出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依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2)同学操作,了解同学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4)总结归纳

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假如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2、教学试一试。同学尝试填空。你是怎样想的?

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3、做练一练的第1题

同学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4、做练一练第2题

同学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1、练习八第1题

让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练习八第2题

同学独立填写,交流。

3、练习八第3题

同学看图填写后,可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练习八第4题

同学填写后,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5、练习八第5题

让同学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同学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探索是同学亲自经历和体验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同学用自身理解的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发明”,在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在和深远的。本课中,我让同学充沛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身的尝试、探究、猜测、考虑中,不时发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同学留与了操作的空间,因此同学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

授后小记

在教学例题是我是让同学先列式表示题目所提出的问题的,接着让同学通过折圆片得到用分数表示的结果,进而使同学明确3÷4=3/4(块);3÷5=3/5(块)。同学通过比较这两个算式与分数结果,感受到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分数除法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数上册P39-40

(二)、本课的基本理念

在分饼具体活动中,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运用此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归纳、交流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

(四)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了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知道了除数不能为0。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与除法》就显得比较轻松。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六)、教法选择

教师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在归纳出关系式后,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关系式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理解,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最后再讨论探索出假分数的方法,并练习巩固。

(七)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八)、教学过程

A、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在昨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些什么?

2、能来试一试吗?(出示小黑板)

2个1/3是( )。 ( )个1/8是3/8。 14个1/9是 ( )。

4/5里有4个( )。 15/8里有 ( )个。 2里面有 ( )个1/4。

B、探索新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解决问题1:

( 出示小黑板)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师:老师这儿有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来解决吗?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完成,教师巡视)。

抽生全班集体交流,同时集体订正。(要组织引导学生说清其算式的意义和商的由来等)。

②解决问题2: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方法同上)

③(师指板书上的算式与商)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写,师巡视)。

④抽生交流,师适时板书

被被除数除数 = (除数不为0)

⑤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为什么?

⑥师: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⑦练习1:将下列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独立练习后订正,1小题和5小题说方法)

4/5= 19/8= 21/3= 13/5= 15= 417= 2489= 122=

2、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①师:你能运用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来试一试解决问题吗?翻开书P39,试一试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②师(指板书):这样把7/3化成带分数?小组讨论后汇报。8/4呢?

③师生小结: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要用分子去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除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④练习2: 把21/3,19/8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⑤你能把二又三分之一化成假分数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⑥归纳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分母与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做分子。

⑦练习3: 把三又五分之二 ,四又九分之一化成假分数。同桌互说方法。

C、练习巩固

书P40 24 题。( 独立练习后集体订正等。)

D、全课总结

(九)、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分子)

联系: 被被除数除数 = (除数不为0)

除数(分母)

区别: 是一种运算 是一个数

分数除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

教学重点:

分析题里所含的数量关系,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教学难点:

怎样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口述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1)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2)14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3)1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板书课题:列方程解文字题

2、出示例4: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

(1)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

①这道文字题与刚才复习时的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数量关系一样,只是已知未知不同)

②硬该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为什么?

③单位1所表示的数知道吗?

④怎样求单位1所表示的“这个数”?(引导学生用设未知数X的方法来解决)。

使学生明确: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由已知:一个数的是,得:一个数×=?

(2) 列方程解文字题。

第一步,设未知数为X。教师板书

解:设这个数是X。

第二步,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教师板书

X×=

第三步,解这个方程。教师板书:(略)

第四步,检验:(略)

第五步:作答

3、小结

(1)怎样设求知数?

要求单位“1”的量,设单位“1”的量为X。

(2) 样根据题意列方程?

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

2、一个数的1倍等于2,求这个数。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第12、16—19题。

五、作业

练习九第13—15题。

六、课外思考

练习九思考题。让学生发现规律:第(1)题,后一个数是前一个分数的。第(2)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分数分母的2倍;而分子是前一个分数分子的3倍。

分数除法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习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解答?未知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分数除法教案篇7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进新课

1、把8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谁能列式?

2、把4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

什么方法来计算?

二、激思讨论,探讨新知识

1、教学例1。

(1)把1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

(2)求每人分得几个?用除法来列式。那每人到底分得多少个饼呢?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一张饼的1/3就是1/3张饼。)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三、实际操作,寻找规律

教学例2。

1、把3张饼平均分给4人该怎么计算呢? “3 ÷ 4”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每

人能分得一张饼吗?

2、指导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3个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分一分,看看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块?

3、各组汇报分法及分的结果。

组1:我们是把这3张饼,每个都平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每人得3块。

组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第二个饼也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

组3:三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

4、电脑屏幕显示三种分法,让学生尝试说出推理过程。

(1)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我们可以吧什么看作单位“1”?

一份是多少个饼?一份是三个饼的几分之几?

(2)从屏幕显示和操作,我们可以看出:1个饼的3/4就是3个饼的1/4。

(3)3/4就是哪一算式计算的结果?

(4)3/4个饼表示什么意义?

四、比较分析,分析规律

1、观察等式1÷4=1/4,3÷4=3/4,,3÷5=3/5发现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相当于?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还有注意什么?在分数中分母能是零吗?为什么?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该怎样写?这里哪个字母不能是零?

4、联系复习时3÷5=3/5,现在你能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说明吗?

5、小结:一个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得数,也可以看作一个除法算式。

五、多层练评,反馈总结

1、75页自主练习1,生独立完成。

7÷12=( )/( ) 4÷3=( )/( )

9/5=( )÷( ) 3/8=( )÷( )

2、单位之间的互化。

7分米=( )/( )米 3克=( )/( )千克

23分=( )/( )时 59秒=( )/( )分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除法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提纲:

1、观察课本第29页的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分析例题,写出等量关系,并试用方程解答。

4、想想还有别的算法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吗?你们喜欢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2、课件出示:从画面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4/9.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1/3.

(3)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

……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操场上一共有27人参-§ 加活动,跳绳的小朋友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列出这题的等量关系,并解答。全班交流。

2、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出例题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能找到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你能用方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应该如何解设?小组讨论,再由教师指名在黑板上演示。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χ×2/9=6

χ×2/9÷2/9=6÷2/9

χ×=27

3、想一想,还有别的算法吗?怎么算?为什么?

6÷2/9=27(人)

三、巩固练习,实践探究

刚才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能解答吗?

1、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人数是多少?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人数是多少?

(3)操场上踢足球的有9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操场上参加活动有多少人?

(4)操场上踢毽子的有3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9,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

2、某月双休日 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板演过程中,着重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

3、根据以下方程,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χ×1/5=30 χ×2/3=40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推荐访问:除法 教案 分数 分数除法教案人教版 分数除法教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六年级分数除法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六上分数除法教案 小学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六上数学分数除法教案